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信心明显提升 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在华布局

2025-04-14 20:44:00 实时讯息

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稳步推进,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和信心明显提升,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在华布局。

就在不久前,4家新设证券和再保险金融机构在上海举行集体开业仪式,汉诺威再保险新设立的再保险运营中心就是其中一家。来到这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已在新启用的办公区里开展业务。

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策允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后,他们仅用了不到四个月就获得开业许可。

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黎福光:如果没有金融开放,我们就不会被允许来临港设立区域中心。所以我认为我们真的从中受益颇多,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已有大量投入,我认为我们会继续投资于这个伟大的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5家外资机构获批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两家外资经纪公司获批设立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分支机构。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目前已经入驻了超过150家外资金融机构,而其中不少都是这两年落户中国的。

上海金融监管局政策研究处副处长林我们将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快与国际经贸和金融服务规则的对接,探索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方面更好地参照国际惯例,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不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也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与业务合作。前不久,总部位于伦敦的渣打银行与中信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记者了解到,此次渣打银行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对中国市场有强烈兴趣的国际中长线资本投资中国。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我们一直在中国持续投资,至今已有170年历史,从未中断。国际上对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兴趣浓厚,我们希望能抓住机会,参与其中。

我国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显著提升

不仅是金融服务业准入限制大幅放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以来,各地正试点落地新的外汇改革举措,这不仅扩大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覆盖面,也让我国涉外企业和个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显著提升。

03:08

天津的一家涉外企业主营国际货运服务,今年企业订单增加后每月货运量维持在50多个航次,企业对外汇结算以及外债使用的需求急剧攀升。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每开展一单业务,都必须先前往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再到银行办理提款,最长的一次,资金到账用了近三个月时间。

今年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市分局出台新规,明确天津市内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借用外债时,可直接在银行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极大地缓解了涉外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了经营成本。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致伟:现在方便多了,银行可以给我们办理登记、开户、提款,一站式全部解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外汇管理二处处长汤娟: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陆续推出外债登记由银行办理、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和“科汇通”等试点政策,加大对银行办理业务的指导和培训,助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及时转化为惠企实效。

一系列新政策不仅让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和跨境融资上更为便利,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试点项目——“跨境理财通”也让居民的境外投资有了更多选择。

记者走进位于深圳南山区的一家券商机构,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客户办理开户业务。只需要通过手机上券商App,选择“跨境理财通”业务选项,根据指引上传客户个人信息,即可完成开户。

个人投资者张晶:我本人对港币这些货币类的基金和权益类的产品比较感兴趣,通过开通“跨境理财通”业务以后,人民币可以买到一些境外的金融产品,可以选择性更好一点。

“跨境理财通”试点,简单理解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内地和港澳居民,通过特定的渠道,能跨境投资对方的金融产品。去年2月升级后,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不仅可以投资理财、存款、债券等金融产品,还能投资对方市场更多种类的基金。

中金财富证券副总裁吴显鏖“跨境理财通2.0”的推出,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理财投资选择,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而参与投资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频繁和便捷,这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

自“跨境理财通”升级版上线以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业务规模和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从去年2月至今年2月,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从7.34万人激增至14.53万人,资金跨境规划金额从152.83亿元增加至1056.40亿元,同比增长约6倍。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刘晓晖:我们将不断拓宽与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持续优化升级服务,共同推进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助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及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速度加快 金融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领域开放方面持续发力,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落地,为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也推动金融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02:45

截至目前,我国已陆续推出超过50条金融业自主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从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金融服务、优化审批时间、支持跨境金融服务购买等6个方面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在上海、广东等地先行先试,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迈向新高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外资金融机构营造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在越来越开放友好的制度环境中,外资新、老朋友不断向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立了机构,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近半数进入中国。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近年来,我国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全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扩大跨境投融资渠道,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金融对外开放速度大大加快,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目前,我国金融业形成了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已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月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4.3万亿元。

与此同时,跨境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多元化外汇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目前,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已超40种,交易品种涵盖国际外汇市场主流产品体系。

不仅如此,人民币国际化也稳步推进。目前,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稳步增强,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储备货币。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人民币在交易中所占份额从1月的3.79%升至4.33%,为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地位。

专家表示,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大、发展快,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和深化,将为全球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机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未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还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我国将持续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加快进入、深度参与;继续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便利程度,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持续增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台央视记者 赵曙光 孙艳 白廷俊 王露莹 天津台)举报/反馈

央视新闻

1.5亿获赞 3288.8万粉丝

重大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总台首发账号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