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太原|新华社关注“山水之城”太原
2025-04-01 20:30:00 实时讯息

4月1日,新华社以《太原:黄土高原上的山水之城》为题,介绍“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的山水之城太原。
报道称,因为有山的厚爱和水的滋养,太原在2500多年前就已建城,拥有悠久的城市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发展扩张,“几”字内弯里的平地难以满足需要,为此,太原将南部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控制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大规模城市建设,避免城市建设对山体环境的侵占,维护好太原的地貌特色。
报道介绍,在太原,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发源于东西两山的13条支流从两岸汇入汾河,形成鱼骨状河道网络,有“华北最大人工湖”之称的晋阳湖宛如明珠镶嵌在城区西南,更有晋祠泉、兰村泉这样的岩溶泉域分布南北,从而造就了丰富的水景观。在这里,水与城相融,与人相亲。汾河城区段43公里全部进行了公园化改造,人们可以在北段的湿地公园看候鸟嬉戏,在南段的开阔水道看赛艇逐浪,在中心段的璀璨灯光里看城市繁华,还能泛舟河上遍览两岸风光。在绝大多数河段,人们都可以直接用手感受水的清冽。到了夏天,很多人会带着孩子在河边支帐篷、运动休闲。
分布于东西两岸、与汾河并行的自行车专用道总长达75公里,全部用彩色陶瓷颗粒铺就,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站在晋阳湖边,西山仿佛近在眼前,山在水中,水在山下,元好问笔下的“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有了实景。全长229.5公里、呈倒“U”型的东西山旅游公路上,会不时看到人文古迹的指引路牌。这里面有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现存最早的古典祠庙园林建筑群晋祠,有可一览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精美石窟艺术的天龙山石窟,有极为罕见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还有店头村、程家峪村、青龙镇村等特色古村落……通过这条公路,城市与景区相连。
并州新闻 记者 李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