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023-12-10 08:01:23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越来越火

“幼小衔接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词,哪里有关注意味着哪里就有问题。这个问题广泛受到关注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小学和幼儿园各个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多,如果家长没有认识好这一点,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太高、台阶太陡,孩子一步迈不上去,导致有六成儿童在幼小衔接出现不适。”

幼小衔接进行的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老师上课讲什么回家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作业记不明白也不问;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告老师,既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关心同伴;还有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等现象。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

作为父母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是必然会出现的,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充分得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得发展奠定良好得基础。

幼小衔接为什么重要

要了解幼小衔接得重要性,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幼小衔接是为了孩子今后上学做好准备,那么学校教育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才可能有针对性得指导孩子。


学校教育是什么?

很多孩子不是因为缺乏知识才在小学入学阶段表现出不适宜,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和接受这些知识。

实际上从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在学习,学习基本的生存和适应环境,交流和表达,当孩子可以用声音、手势来表达TA想要什么的时候,已经是一大进步,虽然基于本能的学习似乎看起来水到渠成,不需要额外费心,其实这里面渗透着家长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反馈,以及超级的耐心和重复。想一下下意识里家长对孩子重复性的话语有多少,如果算算那是惊人的,甚至超过任何之后的教育对知识的重复的频率。

一、

学校教育其实就是一个规范化、普遍化但是无法最大兼顾个体特性的培养方式,例如上文提到的重复,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决定了内容和知识点会被教案、作业、题目提出,但不保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反馈数量,也不保证学生个体的理解习惯都能被照顾到。这个与家庭教育是极为不同的。

二、

学校教育是以学生自律为前提的,虽然教学相长,学校既传授知识也传授方法更培养习惯,但作为家长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教育学生是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不是说学校教了知识就一定同时解决了习惯培养,这个很难说有先后,那么在这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中,某个阶段孩子可能是自律习惯尚不足以面对知识学习的挑战。这就好比磨刀和砍柴,不能说一次性解决了磨刀的问题再去砍柴,砍柴的过程中刀也会钝,而且不同的树木所需要的柴刀和锯子是不同的,还要继续打磨。

进入小学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边磨刀边砍柴,需要调试。小孩子的能力需要跟上学校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在家庭中学习那样环境随着孩子的需求去变化,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度。

很多学龄前小孩子在家里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和玩,但是对学校的规范化是抵触的,这很正常,在没有经历过的新环境又面对新的目标,建立自律,按时去在课堂听讲,完成任务和作业,给老师反馈等等,而且是很多科目哦。

例如教育工作者常说的一个话题:刚入学的孩子一眼可以看出是祖辈带大的还是父母带大的,这种差异并不那么直观的体现在知识体系上,而是行为方式的自律和情绪管理方面。

三、

学校教育是多线程的,与小孩子学龄前的跳跃式不同。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同时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同步但是不一定同步持续。学校教育包括传统说法的德智体美劳,各类科目的知识内容,对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一个特点是这些中间不能过分跳跃,必须遵循计划和进度。例如每学期的课程,每年的课程,由浅入深,持续性,前后逻辑基础,中间不能停,不能断,这才是真正的复杂之处。

小孩子由之前学到哪里算哪里,接触什么关注什么的自由行方式,转化为按照计划给自己定目标的过程,这些都是与他们习惯的方式不同的,这个时候有的孩子接受起来慢,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对学校的兴趣和个人信心建立都有影响。

幼小衔接,父母最重要

因为对于小孩子在自我认知、知识学习和适应成长面对小学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要因为有了学校教育而觉的自己可以放下担子了,把孩子的教育转给学校了事,孩子需要适应,这就是幼小衔接的关键作用。这个过程家长一定要参与,与之前跟孩子共同成长,体会他们的变化是一样的。所以说幼小衔接教育培训是给家长和孩子共同的适应期。

幼小衔接误区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得幼小衔接课程如火如荼,针对幼儿园是否该学拼音等得争论也是不绝于耳。大环境下父母又如何能守得住自己得教育初心,哪一个关心孩子教育得父母没有焦虑过,迷惑过。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一对双生子,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4周时,他才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进行爬梯训练,而是从52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结果发现两周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成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实际水平,在幼儿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幼儿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幼儿的发展。

此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幼教专家也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是从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前“抢跑”,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健康,其危害主要是:

1.提前“抢跑”是在做无用功

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能在刚进入小学时有所体现,但到了二、三年级,这种优势就将消失,那时学生们将站到相同的起跑线上。“抢跑”还有一个致命的副作用,就是这些幼儿自认为已经会了,就不好好听讲,且重复学习难免会透支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和挫败感。

2.造成幼儿智力发育被耽搁

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的教学内容,实际是让小学挤占幼儿园的时间。幼儿本来应该在幼儿园里重点发展感知、运动、情绪等能力,培养行为习惯,为良好的性格和人格奠基,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将难以弥补。若幼儿的内在潜力无法得到开发,才是真正输在起跑线上。

3.造成幼儿心理压力过大

让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掌握抽象思维的知识非常困难,他们对抽象思维的知识很难理解,即使强迫记忆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容易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挫败感。幼儿心理不成熟,抗挫抗压能力很差,过大的压力不利于幼儿形成自信积极的性格。


幼小衔接,孩子真正学什么

1.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要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专注性和持久性加强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幼儿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还可以多给幼儿讲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等。

3.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和沟通能力,对于日后他们能够顺利步入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4.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幼儿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

5.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幼儿将会更多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幼儿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幼儿,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专家观点

评价一个幼儿是不是做好了幼小衔接有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对新事物要有好奇心、有兴趣,喜欢探究,喜欢问问题;第二个是 “活动能合群”,能学会和其他幼儿相处,能很快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体中;第三个是“生活有条理”

再正确得理论也要落实到一步步得行动中,孩子的幼小衔接更是如此,在如今父母工作都忙,没有更多得时间和精力情况下,阅读不失为一种父母跟孩子共同参与得有效方式。

阅读作为孩子喜欢,易于接受的一种媒介,一方面,在情感是它以触动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活,感知生命,用生动的形象解说亲情,友情,爱,挫折,悲伤,运用绘本培养孩子良好得倾听习惯,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表达自己情感得能力,友好的与别人相处得能力,建立强大得内心。

另一方面,阅读能力直接会关系到孩子上学后的学习能力,这更是毋庸置疑。

最好得幼小衔接,

就像毛竹的生长规律一样,

用4年得时间在地面长3厘米,

在地下延伸数百平米的根系。

在第5年后,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暴风式成长,

一月成林。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只有衔接好才能后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