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 ,90%父母都错了

2024-01-18 16:47:13 幼小衔接

经历过幼升小的家长都知道,幼升小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一点不比小升初小。还有一个学期,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我发现很多家长已经在准备挑选学校了。

01孩子那么多,好小学那么少,只挑优秀的

大家都知道公立小学有学区限制,所以没有希望上好的公立学校的很多家长把目光投向私立的优质小学。但优质的私立小学招人是非常严格的,竞争激烈。

为什么竞争激烈呢?

因为私立的优质小学数量不多。每个城市好小学用手指数都数得出,就那么几所。好学校少,招的学生少。但是呢,每年报名的人又很多,所以学校肯定对报名学生挑选一番,有得挑肯定要筛选的,每个学校都希望录取优质生源。

另一个方面,家长和孩子都拼命挤好学校,除了师资好,还希望在一个好的氛围学习,优质生更加认真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受影响,也会变得更爱学习。

比如某私立小学的招生办,每年四五月份是招生最忙碌的时候。在50多天里,部门同事要接待2千多个想要入读的适龄儿童。最后只留下最优秀的200名。录取率1:10,选拔如此严格,难为家长和孩子了!那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呢?

02优秀学生的参考标准

一、优秀孩子的第一标准是自信、思维敏捷、条理分明。比如做测评题目,孩子间的表现真不一样。我们先来看几组测评试题吧:

1、以下三个杯子里都装满了水,现在像每个杯子里放入同样多的白糖,请问哪个杯子的水最甜?

2、苹果队有五个人,菠萝队有八人,现在每队分到十块蛋糕,每个小朋友只能吃一块,请问哪个队剩下的蛋糕会最多呢?

3、公共汽车上有5人,开到站后上来了2个人,再开到站下去3人,请问公共汽车上现在有几个人?

优秀的孩子,题目一念完,答案脱口而出。他们会回答,因为这样所以那样。思路很清晰,条理分明,口齿伶俐。

更有能干的孩子,自信地告诉面试老师,老师你不用给我读题目,我认识字,我会读题目,题目读完了,孩子答案也就说出来啦。

二、优秀的第二标准是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现场表现力,专注力,记忆力。面试的时候老师,会让孩子现场表演讲一个故事,或给老师们介绍一下他的家庭或学校。在这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这几方面能力。

可能有的家长会质疑:靠一些测评面试就能判断一个孩子优不优秀,不一定准确呀!

但老师们想告诉你,通过长期的观察调研,老师们发现,往往测评面试都不错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依然是非常优秀的。

拼音,英语,数学,计算等一些仅仅反映的是学科的知识,孩子不会并不代表什么,也许是因为幼儿园还没有教,所以孩子是白纸一张,但通过答题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专注力,记忆力,这些能力,在五岁孩子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所谓的起跑线的差距。

03 入学竞争激烈,幼小衔接如何准备

通过对比家长们是不是现在知道孩子的差距在哪呢?可能又有家长问了:那我们该怎么培养孩子能力,做好幼小衔接呢?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在即将到来的九月份之前,帮助孩子作好各项准备。帮助他们从成为小学生的那一刻起,就享受学习、享受读书。

这些准备包括行为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给他们一定的训练,帮助拓展他们的思维,帮助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

关于幼升小如何准备,接下来要敲黑板、画重点啦!以下是收集到的九个建议,家长们可试着跟孩子准备。

1、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看看除了唱歌跳舞,老师们还会教一些什么内容,配合老师在家巩固复习。

2、坚持亲子阅读,每天两个故事,20分钟训练孩子,静心听及专注度,还能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增进亲子关系。

3、少给孩子使用手机,电脑,iPad,电子产品等玩游戏。

4、周末选择一项适合孩子的体育活动。坚持下来,并保证质量,让孩子出出汗,也磨练意志。

5、有条件的话带去逛菜市,认识蔬菜瓜果和观察各阶层人的生活,卖菜的,卖鱼的,卖米的,等等,给孩子讲讲这些人的生活,创造条件,多沟通,多交流,孩子会得到很多启发。

6、家长要有新发现孩子短板,对症下药,做一些游戏训练进行调整,不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比如坐不住,不善表达,专注力不行等)。

7、创造机会邀请孩子的同学一起玩耍,家长观察,能发现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各种表现,并加以引导。

8、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帮爸爸妈妈盛饭,饭后捡碗,帮妈妈,折衣服,等等找事情给他做,不管做得好不好,都表扬他的表现,鼓励他继续。

9、选择一门孩子喜欢的乐器类兴趣课,让孩子坚持练习,培养孩子音乐方面的修养。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你不关心他的作业,让他随意玩手机,吃他喜欢的垃圾食品,随他喜欢学习什么,他坚持不住的时候和他一起放弃。这,绝不是我们应该给的爱。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比较优秀的,请静下来陪伴他学习。他的成绩与你的关注度成正比。他是个平凡的孩子,但请别把他养成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