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从几岁开始准备?
2024-01-30 20:38:15 幼小衔接
每次说到幼小衔接,父母们大多是在拼音、识字、数学、英语上下功夫。但如果这些就足够的话,我觉得是家长把幼小衔接想得太简单了。
孩子9月就要上大班了,那时候再幼小衔接晚不晚?
我知道我的答案或许会给这位妈妈增加压力,但是幼小衔接,我认为这个时间线的准备,是没有办法从一个具体时间点来切入的,还是让我从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说起吧。
01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
在每个阶段,每个人作为个体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社会环境不同,阶段出现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所以,我们依照这8个阶段来看,从0-6岁,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孩子每个阶段在探索什么、需要什么。
- 0-1岁:我能相信他人吗?
这个阶段因为孩子从最基础的喂养、照顾是完全依赖他人的。当照顾者提供可靠性,照顾和情感时,孩子会形成一种信任感。比如通常大家会听到几个月大的孩子开始认生、或者出现分离焦虑等。
父母可以做什么?
婴儿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哭泣会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当婴儿哭泣时,孩子的照料者的回应、包括及时回应非常重要,无论是提供食物,拥抱、换纸尿裤……通过对婴儿的哭声进行快速而适当的反应,能让孩子与父母建立信任的基础。
当这些需求始终如一地得到满足时,孩子将学习到他可以信任照顾他的人。
- 1-3岁:我可以自己来吗?还是需要依靠别人?
这个阶段最常见、也是最好理解的,那就是如厕问题。通过学习独立如厕,孩子能够切身感知并学习控制身体技能,从而体会这种感知带来的掌控感和独立感。
父母可以做什么?
为孩子提供独立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要玩什么,甚至可以挑选食物(在安全许可的范围内)。
如厕训练也基本是在这个阶段进行(18个月以上),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支持,并且当孩子尿裤子或者把衣物弄脏时,不责怪孩子。
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能够在值得信赖的环境下独立玩耍。
- 3-5岁:我能成功执行自己的计划吗?
这个阶段孩子会更多地向外寻求掌控感,比如在游戏中他们会争夺输赢,甚至他们会非常享受扮演游戏,充满想象力,且想要制定规则,同时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每天会有无数个“为什么”要问。
父母可以做什么?
重视孩子的游戏。这个阶段游戏和想象力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给予自由和鼓励孩子玩耍,可以增强孩子的主动性。而成年人过度指导的儿童可能会难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主动性和信心。
- 6-12岁:跟别人相比,我是有能力的吗?
到了学龄期,孩子的生活环境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学校——他们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们会发现,学习成绩好很容易受到父母、老师的重视与称赞,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外界评价所影响。
父母可以做什么?
鼓励与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过度称赞。
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形成合力,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会帮孩子在遇到社交、学业挫折等问题时,度过难关。
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在孩子的学龄前,或者说0-6岁这个阶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升入小学做准备,甚至是为中学、大学,他的一生发展做准备。
所以,我认为,至少在学龄期到来之前,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环境打好这样几个底色:
信任、鼓励、保持联结。
那么为了幼小衔接,我们在此基础上还能做什么?、
01
培养阅读的习惯
大量的阅读不仅仅是对学业上的帮助,此外,阅读会拓展孩子的视野,很多孩子不能自洽,从父母和现实当中得不到回馈的答案,都会在书中找到。
还有很多爸爸妈妈常常抱怨孩子坐不住、专注力不强,实际上如果从小就开始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这项所谓的“问题”根本也不是问题了。
02
解决问题的技巧
解决问题的技巧仍然不仅仅限于学业,同样适用于社交。
记得我曾经在老东家工作时给新入职员工做培训,我给他们的第一课并不是讲专业,而是“良好的工作环境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懂得如何配合与合作,如何沟通,即使工作上有压力,但整体上这样的压力是可以被融洽的同事关系所抵消的,即使不能全部抵消,但也会消解很大一部分。
孩子入学之后也是一样。我曾经遇到过家长跟我咨询,孩子厌学的问题。我最关注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是如何沟通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是什么,孩子和同学的关系如何。
很多时候,孩子厌学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出在和同学关系的问题上。
那么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果能在学龄前有所累积,这对孩子的入学焦虑包括在入学后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不会触发孩子的消极情绪。
03
无论何时,保持运动与接触大自然
运动和学习从来不是对立的,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运动/体育爱好视为“不务正业”,但事实上,运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割裂的。
比如我前两天在专栏群里讲数学启蒙,在讲空间思维时,我提到了攀爬是对孩子空间思维塑造大有裨益。而另一方面,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感官发展,而孩子的学习,也从来都是感官触发学习与探索。
与大自然的接触,其实好处多多。我们每个人都与自然深度联结。我想这次疫情也会让人类有更深刻的感触吧。
与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也是我从对IB教育体系的了解而深刻体会的。在IB小学阶段,有六大探究主题,其中一个就是共享地球。同时,IB也提出了学习者十大培养目标。
我想,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同理心、思辨能力,进而更加心胸宽广、更富包容心。
所以,如果让我说幼小衔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我想说,孩子从出生起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容错过的。养育孩子这件事,从来不是拔苗助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