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肿瘤与血管盘根交错,武汉专家在罅隙间惊险“拆雷”
2025-03-28 16:57:00 实时讯息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郭姗姗
脖子上鼓了个包块,4年后从“小蚕豆”长到了鸡蛋大小,牵扯着面部皮肤,右眼变成“三角眼”。检查后发现,这竟是罕见的颈动脉体瘤。3月18日,武汉亚心总医院神经内外科团队上阵手术,在显微镜下绕开神经、血管组织,成功“拆雷”。3月28日专家提醒:不明肿块,即使不痛不痒,也请及时就医。

神经内外科团队在手术中
罕见肿瘤长到鸡蛋大小
冯女士(化姓)今年50岁,家住汉阳。4年前,她摸到脖子右侧有一个小鼓包,不痛不痒,也没太在意。没想到,这几年包块迅速长大,从“小蚕豆”长到了鸡蛋大小,往下牵扯着脸部皮肤,右眼皮也因此耷拉下来,冯女士渐渐成了“三角眼”,她这才察觉到不对劲。
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冯女士被确诊为“颈动脉体瘤”,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由于长在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随着瘤体变大,它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非常大。
今年初,冯女士带着病历资料,来到了武汉亚心总医院。该院神经内外科主任欧阳和平发现,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有一肿瘤,直径约4—5厘米。棘手的是,它与颈内、颈外血管盘根交错,几条重要神经也被“推压”移位。如果不尽快切除,肿瘤一旦“侵蚀”了血管、神经,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游走血管罅隙“拆雷”
由于这类手术的风险极大,如何切除肿瘤的同时,又不损伤血管和神经?欧阳和平团队组织肿瘤科、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反复讨论,制定了周全的手术方案。
3月18日,手术开始,由欧阳和平主刀。在显微镜下,专家先“掐断”肿瘤的上游血供,再在血管丛林的间隙,小心翼翼地将肿瘤切块、取出,容不得丝毫的差池。

神经内外科团队手术中
万幸的是,2个多小时后,肿瘤被彻底摘除,神经、血管都没有损伤,冯女士术后很快苏醒。
欧阳和平表示,颈动脉体瘤属于罕见病,恶性率约为5%~10%。这类肿瘤较小时不痛不痒,一旦长大就会压迫血管、神经,使得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嘴巴偏斜等。若继续发展下去,神经损伤、肿瘤恶变等后果都不可估量。在我国云南、西藏等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会刺激颈动脉体,使其出现代偿性增生,从而增加了颈动脉体瘤发生的风险。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身体摸到不明肿块,都不可掉以轻心,即便它不痛不痒也不能大意。”欧阳和平提醒,应尽早明确肿块性质,如颈部超声可作为首选无创检查,排查颈动脉体瘤,将苗头扼杀在萌芽阶段。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