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词:我们活过的岁月,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首诗丨周末读诗
2025-04-05 12:54:00 实时讯息
雨初晴,晓莺声

南宋 佚名《垂杨飞絮图》
《江城子》
(五代)张泌
碧阑干外小中庭,
雨初晴,晓莺声。
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
睡起卷帘无一事,
匀面了,没心情。
3月28日,午后晴暖,沿长安街长长地走,路边都是花树。一树一树山樱花,远看像桃花,在春日阳光下,灼灼明艳,满枝红似云,白如雪。
玉兰花已衰未凋,大朵大朵,仍在枝头,疲惫并美丽着。
西府海棠将放未放,万千花蕾,浩瀚如海。张岱写他的梅花书屋,“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陶庵梦忆》)何等无为,何等奢侈。
路上望得见西山,几抹黛色,浮现在天边。真想一直走下去,晒着春暖的太阳,繁花似锦,开在身旁。
3月29日,坐出租车穿过市区,隔着玻璃窗,红尘隐隐,街声低沉,似海日潮音。窗外阳光切近,草木像亲人,处处都是春的消息。
柳色鹅黄转翠绿,眼看就要飞絮。清明节也真近了。年年此时,记起五代张泌的《江城子》:“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飘絮的有柳树,也有杨树,好像古代的春天才真是春天,古代的清明才真是清明。
我喜欢这首词里的慵懒时光,以及萦绕其间的淡淡惆怅。“碧阑干外小中庭”,小小的庭院,既近又远,我们可以想象观看的视角,是从阑干后边。阑干的碧色,以及区隔,加深了庭院的寂寞。隔着阑干,看那方庭院,仿佛一个小宇宙,自给自足。
“雨初晴,晓莺声。”读到这里,感觉到雨后阳光的明亮和温热了吗?闻到湿润的泥土气息了吗?听见莺声如何婉转了吗?诗人用文字创造出他体验到的时空,作为读者,我们需要通过回忆或想象去还原,去重新体验。
清明节不是日历上的日子,而是随飞絮落花而来的日子。“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我们不是活在人事之中,而是活在万物之中,活在众多场景之中。工作,玩乐,聚会,旅行,乃至生老病死,都只是生活的外表,而非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我们活过的岁月,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首诗。
“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最后,词中人出现,睡起卷帘,这里的“无一事”真好。匀面了,对着闲庭飞絮,只是个漠然。
若问这首词说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会回答它什么也没说,一味挖掘现实意义是拜物行为。诗的高贵就在于没有意义,或只对想象有意义。词中的一小片时空,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如同所有的场景,我们活在其中,这就是意义。
日长飞絮轻

南宋 毛益《柳燕图》
《破阵子》
(北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晏殊这首词很安静,可以听见光阴流转。词中的时间,也是万物的时间,万物皆为信使,让我们感觉岁序安稳。
如同生活在古老的神话中,从前的我们栖居在大地上,对天地自然心怀敬意。社,就是土地神,社日即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新社即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
三十多年前,北方农村男子名带“社”字的还很常见,我们村就有立社、广社、随社、西社、东社、社印等。虽然祭祀社神的仪式已经式微,但集体记忆保存在普遍化的命名里。
再来说燕子。燕子也叫玄鸟,玄即黑色,有神秘的意思。《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尽管也有人释“玄鸟”为凤凰,还有人释之为鹤,但古代典籍注疏通常释玄鸟为燕子。“燕子来时新社”,春分前后,燕子飞回北方,仿佛开启了新的篇章,大地上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时就到了春社的日子。
“梨花落后清明”,岁序像一首乐曲,梨花落后,便是清明时节。前两句诗的节奏,正是物候变迁的节奏,诗句本身的旋律,恰如春光流转,带动我们内心的情感。
接着两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应是午后,阳光很静,没有一丝风。池上碧绿的泽苔草,三四叶片,浮于水面。树荫深处传来黄鹂的啭鸣,仅一两声,更增添这昼长人静。三四点与一两声,如写意画,笔触疏淡,略加点染,暮春风光宛然纸上。
“日长飞絮轻”,柳絮轻飞,自在如梦,世上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从这静谧的梦境,传来少女的笑声。“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东邻女伴,典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巧笑倩兮,冶容灿兮,而她们却只是去采桑。如此才是真境,寻常世景,被真正看见,被深刻感受,瞬间化腐朽为神奇,即便凡人亦有仙意。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疑怪”就是难怪,语气戏谑,活泼可爱。最后几句,又是梦,又是斗草,又是笑靥,乃不知是写少女,还是写春天,但觉一片空阔光明。
斗草是古代女子玩的一种游戏,即斗百草,大约起源于远古的卜筮。儿时我玩过用香附子占卜天气,其做法是折一根草茎,两人各执一端,同时从两头撕开,撕到中间如果形成一个四边形,那就预示明日天晴,如果形成“工”字形,则预示明日天阴,所以香附子也叫“阴天晴天草”。女子斗草游戏,并无实用目的,就算占卜天气,也只是好玩,结果是否准确没人在意。
清明上巳游春时

清 华嵒《春谷杜鹃图》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
满目繁华,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词中盛景如今只能想象。那样的游春已如传奇,我们不再天真烂漫。我们发明各种高科技,似乎就是为了把自己与万物隔离,与他人隔离,最终也与自己隔离。
我不是个怀旧的人,但有时的确怀念从前,怀念与自己无隔,与人世无隔,与山川草木无隔。比如开春古会,村里唱戏,台上戏子在唱,台下的观众和食货摊也在戏中,台上台下是一个大的风景,村口陌路上人来客往,就连渠水草树,家中鸡犬,皆洋溢着喜气。
古代的春天更繁盛,春和景明,柳绿花红,游人遍野,赏花踏青。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其源可追溯至上古水边祓禊,起初带有辟邪除晦的宗教意义,需由女巫主持且举行祭祀仪式,西周时载入国家礼制,后来演变为大型群体狂欢,成为春天最盛大的民俗活动。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佑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见当地民风淳朴,土厚水甘,讼简人和,遂慨然而有终焉之意,于是买田于颍,并与好友梅尧臣相约,日后退居来此终老。二十年后,他如愿归颍,再游西湖,作《采桑子》十首,深情遥致,十词无一重复。
这首词咏颍人清明上巳的游春盛况。上巳,寒食,清明,三节相近,所以常在一起。欧阳修的写法很有意思,游人如何在西湖狂欢,他一字不提,只写来回路上的风景。
先看来路:“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满目繁华,此繁华既有自然景物,更有人世风光。钿车游人,贵贱贤愚,争相走在游春的路上。欧阳修爱颍州西湖,更爱眼前这些天真的人,他只顾看他们,实在还比看花要紧。
再看归途:“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一天的欢娱之后,日暮时分,游人更加烂漫,相将归去,或醒或醉,说说笑笑,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我在北京的几天,所到之处也总是有花。3月31日,午饭后和朋友在胡同里闲步,杨树已茁新芽,很快就要飘絮。走到一架丝瓜藤下,几条枯干的丝瓜仍挂在那里,小小野趣引我们仰面看了半天。
4月1日,早晨散步至一高架桥旁,绿化带灌木丛中,灰喜鹊喳喳叫,路边几簇淡紫碎花,草名叫“诸葛菜”,似乎不应该。路过点心店,门口写着“新进青团”,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完全不是青团,江南的青团,那是清明节的味道,带有风露与日晒气。
4月3日,离京,坐在机场快线列车上,眺望窗外苍莽的大地,一片一片杨树林:英俊的白杨树,悲伤的白杨树,永远的白杨树。机场停机坪外围,郁郁都是柳树,朦胧树色,涂抹漫延直接天际。
作者 / 三书
编辑 / 张进 李阳
校对 / 赵琳
格立特保险柜客服热线售后热线大全及维修网点查询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德凌保险柜售后服务中心热线售后服务网点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志成保险柜服务热线24小时-售后热线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苏旅保险柜全国维修服务热线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创瞳保险柜服务热线号码24小时(今日更新)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远洋保险柜服务热线号码24小时(今日更新)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花语奇萌保险柜服务热线号码24小时(今日更新)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抢抓区域协调发展机遇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省政协调研组在湘潭、株洲调研我省“十五五”规划编制有关课题

京诺保险柜客服热线售后热线大全及维修网点查询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金篆保险柜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