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告别“拎马桶”

2025-04-18 18:18:00 实时讯息

【来源:今日闵行】

早上6点,75岁的祁阿姨准时醒来,但现在,她已不用急着起床去倒马桶了。在闵行区“无卫生设施住房改造”民生工程推动下,祁阿姨在浦锦街道塘口老街住了30多年的老宅,如今终于用上了崭新的卫生间。

去年,闵行区启动本轮“拎马桶”点位底数排摸,对47户老街片区住宅开展无卫生设施住房改造。截至目前,本轮47户全部完成马桶加装,塘口老街、中河老街等百年老街的“如厕难”成为历史

看不到了

“倒马桶”成回忆

走进祁阿姨的老屋,瓷砖锃亮的卫生间里,热水器、抽水马桶、防滑地砖一应俱全。这一处面积不大的卫生间却实实在在改变了祁阿姨一家的生活。

“拎马桶”曾是塘口老街上是最常见的现象。由于老街上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村民的家里大多没有卫生设施。祁阿姨一家也拎了几十年的马桶。

“以前早上起来上厕所,楼上楼下都要拎马桶、痰盂,还要走4、5分钟的路去老街上的公共厕所倒马桶,每天还要洗马桶……”祁阿姨感慨地说道,“没有卫生间,洗澡也很困难,得用盆接水,大盆小盆舀水倒水忙得不可开交,还常常把地面搞得十分潮湿。要是在冬天洗澡,只能马马虎虎擦一擦,生怕感冒了。”

“实在没办法,后来我儿子在厨房间自己安装了简易马桶,但由于没有规范下水道,经常堵塞,只能尴尬的时候用一用,”祁阿姨说,“最怕过年时亲戚来做客,没卫生间多不方便呀。”

去年,塘口村迎来了无卫生设施老旧住房改造,经过一周时间施工,祁阿姨家终于也有了独立的卫生间。改造后的卫生间兼具如厕和洗浴功能,祁阿姨指着改造一新的卫生间笑着说:“马桶是免费安装的,不要钱,我们自己出资又买了瓷砖和热水器,施工单位给我们免费安装了。”

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1月起,闵行区启动本轮“拎马桶”点位底数排摸。经排摸,老街片区尚存“拎马桶”居民47户,居住面积约2200平方米,分别分布在浦锦街道中河、塘口老街22户,马桥镇马桥东街20户,华漕镇纪王老街5户。目前47户已全部签约完毕,完成马桶安装。

1.5平方米

“螺蛳壳”里的民生温度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闵行区因地制宜确定实施方案,结合规划要求、场地条件、居民意愿等情况,综合运用点位加装马桶、设置室外独用厕所、老街整体修缮改造等方式,确定辖区内“拎马桶”改造方案。

在中河老街412号,来沪务工的胡先生也有相似经历。3年来,他每天要步行5分钟去公厕,洗澡只能趁工地加班解决。“冬天半夜内急,真是咬牙硬撑。”

但胡先生家面积较小,施工单位就将1.5平方米的转角空间改造成卫生间,既不影响通行,又方便上厕所,胡先生对此相当满意。“加装了卫生设施,生活更加便利了。”胡先生说。

在中河老街,共有12户村民家里都像胡先生家一样,采用了屋内加装简易卫生间的改造方式。

然而,在中河老街还有3户“蜗居”家庭,由于面积实在太小了,不适合改建简易卫生间。通过邻里协商,大家同意在室外为他们建立独用卫生间。记者在老街上看见,独用卫生间离这3户住户都不远,面积也在1.5平方米左右,还配备了钥匙,只供住户自家独立使用。

闵房集团下属子公司闵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俊杰介绍,为了尽快消除居民的不便,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改造方案更像“量体裁衣”:条件达标的家庭安装卫生间,可配备淋浴室;小户型安装简易卫生设施;条件困难的家庭则创新“户外独卫”模式。目前,闵行区里已建立“一户一档”定期回访制度,确保设施长效使用。

过去的塘口老街、中河老街,清晨总能看到拎着马桶匆匆走过的身影,公厕门口排起的长队成了“特色景观”;如今,石板路上多了散步的老人和嬉闹的孩子,老街正悄悄焕发新生。

记者:李逸

视频:徐悦 吴佳伟

初审:林心怡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点击图片查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