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方升

2025-04-10 20:16:00 实时讯息


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藏)

在上海博物馆的众多展品中,有一件特别的青铜器。它体积不大,造型朴素,没有精美的纹饰,却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国之重器——商鞅方升。这是目前发现的商鞅变法的唯一实物证据,也是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商鞅方升是战国晚期的秦国量器,清朝末期被发现。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为长方形带柄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是商鞅担任秦国大良造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器身左侧铭文:“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意思是: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齐国使团访秦,同年十二月乙酉日,大良造商鞅监制此器,规定一升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与手柄相对一侧刻“重泉”,推测为其铸造或初用地。上述两组铭文为铸造时刻写。

底部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丞相隗状、王绾将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推行全国。右侧刻“临”字,表明此器从重泉调至临地使用,后两组铭文系秦统一后补刻。

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人,法家代表人物。其为推行新法而“徙木立信”,成为典故。据《史记·商君列传》载,他推行“平斗、桶(斛)、权衡、丈、尺”改革,亲自督造标准器分发全国。方升上两组铭文相隔123年,印证秦始皇统一后仍沿用商鞅制定的量值标准,恰如《韩非子》所言:“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并州新闻 钧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