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双增长,千里科技全面打造“AI+车”融会两大万亿产业|钛媒体AGI
2025-04-24 18:50:00 实时讯息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
4月23日-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在上海举行,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现身上海车展现场并与钛媒体AGI进行交流。
就在几天之前,千里科技(601777.SH)发布了最新的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5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001.72万元,同比增长65.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6804.32万元,亏损额同比缩小。
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正迎来一次重大转身。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表示,2024年是千里科技战略布局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继续巩固主营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千里科技启动了‘AI+车’战略布局。目前,千里科技正以终端业务和科技业务双轮驱动,AI化和国际化为牵引的战略路径,加速业务转型。

“面对日趋焦灼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劲和活力。围绕这一核心战略,我们将专注于提升执行力,加速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为客户和用户提供突破性的服务与体验,为广大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回报。”印奇称。
过去12个月内,千里科技股价累计涨幅超160%,亦证明市场对于千里科技转型升级的高度认同。
印奇表示,“过去三年,我们主要围绕终端体系完成了业务布局,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从一个相对低点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但这仅仅是个开始,2025年将是千里科技战略布局落地之年。”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5%,“AI+车”助力安全智能出行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当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其中,作为一家横跨十余个品牌、拥有高中低不同风格定位和档次的大型跨国汽车集团,2024年,吉利控股集团协同各子品牌全年预计实现总销量约332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超148万辆,同比增长约52%,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5%。而千里科技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45万辆。
那么,汽车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未来,车不仅仅是智驾,更是我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拥有最强大脑的机器人载体。”印奇近期在吉利AI智能科技发布会上放出重磅预言。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重要公司之一,力帆科技已经升级为“千里科技”。日前,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的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24.3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间接持有的力帆科技(千里科技曾用名)19.91%股份,印奇随后上任力帆董事长一职。今年初,力帆科技也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
今年3月,千里科技宣布与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迈驰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路特斯机器人有限公司等签署《车BU投资框架协议》,共同投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里智驾)。
与此同时,印奇宣布,基于千里科技和吉利汽车集团的深度技术合作,将推出全新“AI+智驾”品牌——千里浩瀚,并且在今年,业界首个具备量产能力的L3级别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将覆盖吉利全系不同价位车型,吉利银河未来的全新产品都将搭载千里浩瀚,吉利中国星也将陆续搭载千里浩瀚,实现高阶智驾的普及。

在吉利看来,加入AI的能力是智驾发展的唯一路径,而作为吉利统一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将是更安全的智驾系统,也是整个吉利的高阶智驾“一盘棋”。
印奇认为,随着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共振,我们正处于从“车+AI”到“AI+车”的历史转折点。今年将会开启“AI+车”的元年,而AI与车的深度融合,将决定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格局。
在印奇看来,大模型对于车端的赋能,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将行业目前主流的智驾大模型,与最前沿的基座大模型做个简单的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在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消耗,有两个甚至三个数量级的提升。真正的AI大模型,比现在车上的智能化的模型要先进一到两代。”印奇称。
实际上,在算力、算法与数据方面,吉利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星睿智算中心2.0综合算力23.5 EFLOPS,综合算力超过了23.5 EFLOPS,中国车企第一;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阶跃多模态大模型深度融合;超750万辆具备L2级智驾能力的车辆,位居中国车企第一。
印奇表示,千里科技主要聚焦“AI+车”的战略方向,快速介入到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加大在智驾、智舱领域的业务布局,研发行业领先的智驾和智舱等解决方案。
另外,在智能座舱方面,千里科技将携手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开发下一代智能座舱,包括大模型原生操作系统“Agent OS”,以及大模型原生人工智能助手和多样化Agent(智能体或代理)应用。
印奇认为,当前,AI技术正从L2“推理者”向L3“智能体”阶段跃迁,而2025年成为Agent(智能体)应用爆发之年是业内共识,因此这个趋势会率先引爆Agent在车上的应用,让车真正从“出行工具”变成“出行智慧生命体”。

2024年财报中,千里科技表示,2025年将成为从“车+AI”到“AI+车”的历史性转折点,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面对这一重大机遇,公司将聚焦“AI+车”核心战略方向,实施“双轮驱动,双化牵引”的战略路径,推动业务转型,重塑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印奇强调,未来,超自然人机交互的诞生、自动驾驶及自动执行全面落地、车联网大模型量级升维三大前沿性技术突破有望真正打开“AI+车”的想象空间,塑造全新的智能汽车产品与体验。
“AI+车”万亿赛道迎来爆发前夜
随着生成式 AI 热潮席卷全球,“AI+车”万亿产业正迎来爆发的前夜。
据市场研究机构Tractic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达32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可突破1.5万亿美元。
同时,Market.u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收入673亿美元,到2032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6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其中,电动智能汽车市场1301.9亿美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754.6亿美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600.5亿美元。
斯坦福大学HAI团队近期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过去十年,AI 技术的进步影响了千行百业,尤其随着基础模型的兴起,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产业如今能够迭代学习周围环境,灵活适应新环境并作出自主决策。
报告引述一份研究表明,智能汽车可能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如相比人类驾驶距离,Waymo汽车事故数量显著减少,包括安全气囊弹出次数减少1.42次,受伤事故减少3.16次,每百万英里事故减少3.65起。

然而,对于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来说,基于“AI+车”的全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产品落地才刚刚开始。
印奇认为,汽车行业在“AI+车”赛道领域里面才刚刚开始,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未来,所有人将会在汽车上看到Scaling Law,见证ChatGPT时刻。
“当我们比较现在AI 车端的简单交互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模型能够给人更多的情绪价值,也能帮助我们完成更多体验。同时,AI 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变成一个优秀的创作者,释放我们的想象力。”印奇表示。
在2025上海车展之前,市面上已有超过20家车企陆续推出智能化相关技术、超过30款智能化的汽车新产品涌入市场。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对钛媒体AGI表示,除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外,固态电池、智能驾驶底盘、轻量化一体车身等技术也是推动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这些创新技术的协同发展将共同塑造下一代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据Gartner 2024年发布的生成式 AI 创新周期显示,基础模型、AI 自主Agent等方向落地仍需5-10年时间。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伍家岗区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训练机构分级认定工作

亚马逊与英伟达高管齐声:AI数据中心建设热度未见放缓

期待会师!神二十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沃舟智能锁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DMERAD壁挂炉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艾诺基(ENOGATE)壁挂炉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天迎保险柜售后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美菱空调全国各市售后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德邦集成灶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老万壁挂炉号码-全国统一400客服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