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上的便民“流动窗口”

2025-04-17 06:43:00 实时讯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①:青格乐(右)代送快递和物资。

图②:扎雅扣(右)在配送物资。

图③:苏都毕力格(左)在牧民家中宣传牲畜疫病防治知识。

图④: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皮卡车穿梭在大漠戈壁上。

李峰摄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提供)

茫茫大漠戈壁之间,一辆便民服务客车和一辆皮卡车行驶在蜿蜒的道路上,车上满载着新鲜平价的蔬菜、米面粮油、生活用品以及快递包裹……

这里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接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住着上百户戍边牧民。

为了保障牧民们的生活需要,2015年3月,额济纳旗启动了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在10年时间里,这个大漠戈壁上的便民服务“流动窗口”,往返于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为牧民们送去生活的便利,成为他们独特而暖心的“生活搭子”。

往返近1500公里,为牧民送去生活所需

75岁的嘎日玛老人所生活的马鬃山苏木自然环境恶劣,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人迹罕至。

“过去我们想采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要去30公里外的苏木政府所在地。要想买些更好的物资,就得开车好几个小时去旗里,来回一趟十分辛苦。”嘎日玛回忆。

和嘎日玛一样生活在边境线上的戍边牧民还有141户,他们分散居住在东风镇古日乃嘎查、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马鬃山苏木、温图高勒苏木等偏远地区,普遍距离旗府所在地数百公里,获取日常生产生活物资很困难。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的出现,如同沙漠中的甘霖,滋润着牧民的生活。

“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每个月定期给我们送来各种生活用品。如果我们有什么需要,还能通过微信、卫星电话联系他们,下次他们就把这些物资送上门。”嘎日玛告诉记者。

为适应大漠戈壁复杂路况,提高配送效率,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更新完善配送车辆和设备。

“现在我们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有一辆皮卡车和一辆便民服务客车,要是牧民联系我们带的东西比较多,就开便民服务车,空间大,可以装载更多物资。”43岁的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司机扎雅扣边开车边告诉记者,“要是没那么多物资,就开皮卡车去,动力强,适合在路况较差的地方行驶,这两辆车在配送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18年10月,扎雅扣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由于牧民们的家普遍偏远,沿途多为砂石路便道,崎岖不平、路途艰难。“来回一趟,将近1500公里,要走四五天。每次开车一圈下来身体就像散了架一样。我们每个月有大半个月时间在外送货。冬天太冷,晚上必须得住在牧民家里,夏天有时就睡在车里或帐篷里。”扎雅扣说。

43岁的青格乐是今年1月开始做配送工作的,接替之前干了7年的配送员苏都毕力格。“我们的服务范围属全旗偏远地区,路途遥远且人烟稀少,一般是两人一组,携带好卫星电话、维修车辆的工具等,以防车辆抛锚被困。”青格乐说。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扎雅扣和同事们还是不辞辛苦地奔波在路上,为牧民们送去物资。

只需牧民一个电话,配送员上门收购羊绒等产品,帮牧民卖货

经过数小时的长途跋涉,扎雅扣和青格乐开着皮卡车来到马鬃山苏木戍边牧民哈拉詹扣老人家中。两人知道老人需要什么,便将车厢后的物资一件一件搬下来,直奔老人家的库房。

“大叔,我看您发信息说家里的面快没了,我们给您搬一袋。”

“大叔爱喝啤酒,我们专程给您带了一件。”

“放骆驼时大叔顾不上吃饭,桶装方便面也给你们放一箱。”

……

只见货物被整齐地码放在库房,一同放到库房的还有一袋蔬菜。

“在这里吃蔬菜是一件困难事,这些菜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扎雅扣笑道。

为了精准把握牧民们的需求,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工作人员会定期通过卫星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询问,配送时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物资。

“我们还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送的物资。比如夏季会增加蔬菜、水果等新鲜时蔬供应。冬季会增加煤炭、衣物等保暖物资的配送。”扎雅扣说。

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在日常配送物资的同时,还收购牧民生产的羊绒、酸奶、驼绒等特色产品,帮他们卖货。

每年4月是羊绒的集中上市期,这段时期羊绒市场价格偏低,商贩会压低收购价格。可若是过了集中上市期再出售,牧民们又不知道商贩还会不会再来,最后只能无奈地把羊绒低价卖给商贩。

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则为牧民解决了这个难题。“去年7月,羊绒市场价格不错,我便把积攒的羊绒统一交给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的配送人员,让他们帮我带到旗里销售。”戍边牧民额尔登其木格说。

为提高农牧民对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工作和便民服务内容的知晓度,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还为农牧民们精心制作了蒙汉双语版的便民服务卡,通过入户发放、宣传告知相关联系方式等方法,方便牧民联系流动便民服务。

“哪里的牧民需要卖产品,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尽快安排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上门服务。”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苏日塔拉图说。

为提升配送效能,2022年以来,额济纳旗把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以党建引领为农为牧服务,将其升级为“车轮上的党员服务站”。物资配送人员由原来指定的一名干部职工调整为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全体党员干部轮流开展配送服务。

物资配送员王长梅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名党员干部,已参与配送工作两年,他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有3名党员干部参与到流动配送服务中。大家轮流来,每人每月至少送货一次,在配送过程中,我们更加了解了牧民的需求,也坚定了为他们服务的决心。”

多部门紧密合作,为牧民提供科技、医疗卫生等多项服务

这次跟随扎雅扣一同前往的,还有额济纳旗医疗卫生部门和额济纳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在嘎日玛老人家,因为便民流动服务车的到来,原本冷清的蒙古包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嘎日玛和她40多岁的儿子敖其尔热情地端出牛肉干、糖果、奶酪、热茶等,把大家迎进蒙古包。

“阿姨,听说您腿脚不太好,这不,我们把医生也带来了,给您看看腿。”

“敖其尔大哥,这是蒙古文的科普图书,有养殖、医疗、文化等方面,您有空可以多看看。”

……

近年来,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与旗卫生健康委员会、旗农牧和科技局、旗图书馆等多部门紧密合作,利用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为偏远地区农牧民配送生产生活物资的同时,开展常规体检、牲畜疾病防治、安装户户通电视接收器、赠送各类书籍等行动,为戍边牧民提供科技、文化、畜牧和医疗卫生等多项服务,得到农牧民的广泛好评。

嘎日玛一家人已在边境坚守了几十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这里有水、有电、有网络,路也通了,还有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送货上门,定期有医生为我们免费体检诊疗。”嘎日玛说。

2022年6月,经过各方协调,额济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额济纳旗邮政分公司、内蒙古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算井子边境派出所联合签订《联勤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书》,合力提升“车轮上的党员服务站”的服务能力。

联勤共建后,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在配送物资的同时,可以向戍边牧民代送快递包裹;旗邮政分公司配送快递包裹时,也协助供销社代送农牧民急需货物;而算井子边境派出所作为物资临时储存场所,配备有冷藏柜等设备,当周边农牧民急需物资时,可由算井子派出所帮忙按时送货。联勤共建提高了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配送物资频率,也促进了当地农牧产品向外流通。

作为行走在大漠戈壁的“车轮上的党员服务站”,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不仅是一个服务偏远农牧民的物资配送平台,更是多部门联合服务、全方位关怀农牧民生活的桥梁。

10年来,便民流动服务供销社不断壮大配送队伍、优化配送服务品质。截至3月31日,累计开展便民流动服务441次,配送日用消费品814万余元,帮助牧民销售农畜产品132万元,搭载物品3000多件,配送里程达38万公里。

“我们将始终把农牧民的需要当作己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做好做实便民流动服务工作,加快发展成为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苏日塔拉图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筑牢流动堡垒,努力提高服务基层能力,为祖国边疆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张枨 魏莉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17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