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视点丨交流互鉴 心心相通

2025-04-28 07:12:00 实时讯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听雨 张苗 应忠彭

温州,朔门古港考古现场,宋元时期的瓮城、道路、码头一览无遗。它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遥相呼应,让这座古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繁盛“再现”眼前。

700多年前,一位中国使者周达观正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他前往真腊(柬埔寨古国名)的航程。

习近平主席两次在署名文章中提到这位鲜为人知的温州人,称赞他所著的《真腊风土记》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文献。伟大的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彼此相映生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同志关注周达观和他的著作,正因为周达观是文明交流的先行者。

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考古现场。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不断做大海外朋友圈

走进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周达观的塑像格外醒目。一旁的玻璃柜中,展陈着中外11种不同版本的《真腊风土记》。

早在2016年,习近平主席就谈到:“中国元代使节周达观到访柬埔寨后写下《真腊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吴哥的风土人情和中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今年4月17日,在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又在当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及周达观和他的《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约8500字,是周达观归国后根据旅途见闻撰写的,共40则,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城郭、服饰、人物、文字、贸易,无所不包。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正是根据此书,在丛林中发现了尘封约400年的吴哥王朝。

周达观的旅途并不顺利,中途遭遇逆风,使团在海上漂泊了半年之久,才抵达目的地,但他带去了中华文明的善意与友谊,带回了文明交融的硕果。他的旅程,一端系着历史,一端连着未来,其身上闪耀着的勇于交流的基因,在浙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位于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周达观雕像。通讯员 吴昱燊 摄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之后,高度重视发挥浙江人的这种精神,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习书记把外事工作当作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时任浙江省政府外事办主任阮忠训说。

一组数据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从2002年10月到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的6个年头里,全省各级共新增友好城市79对,其中省级友好城市新增15对。习近平同志亲自签约了多个友好省州,如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摩洛哥拉巴特大区、美国新泽西州、澳大利亚西澳州等。浙江的海外朋友圈越来越大。

2004年,习近平同志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其中一项行程,是考察西澳州的一个液化天然气项目。飞机从西澳州首府珀斯出发,两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可让陪同的阮忠训始料未及的是,荒岛上竟然没有机场,更没有跑道,飞机直接在沙滩上起降。这是很危险的,习近平同志却毫无怨言。每当在出访途中遇到类似的意外情况,他反而常常用一些玩笑话宽慰大家。

西澳州至今仍与浙江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合作:西澳州出口中国的铁矿石多年来在浙江北仑港集散,两个友好省州在友城、教育、人文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老朋友关系越来越好,新朋友越来越多,浙江的国际合作版图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各级共与98个国家的54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浙江人“向海而生”,又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有着天然的对外交流基因与需求。

习近平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浙江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间比较早,范围比较广,程度比较深,要做到地方外事工作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形成政治与经济、政府与民间、中央与地方的立体交叉外交,进一步提高浙江对外开放水平。

2010年3月,符拉迪沃斯托克,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出席了以加强中俄地方合作为主题的座谈会。

温州聚鑫国际多式联运港总裁蔡建林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习近平同志冒着大雪来到会场。

习近平同志了解到当地产业园区的主要创建者都是温州企业家,就鼓励他们,“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

“听完这段话,我和另外两名参会的温商代表心里都热乎乎的。”蔡建林说。

那年12月,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成立,蔡建林被推选为会长。此后,商会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扩大规模。

“从周达观到更多温州人,这是一种天生的‘闯世界’的精神。”温州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金柏东说,如今遍布全球的温商,就像是当代的“周达观”。

当前,共有83.6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350多个温籍侨团,构建了内外互动、联接世界的信息网、资金网、供销网、商会网和乡情网。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

2024年12月12日,浙江首票国际公路运输(TIR)货物从瑞安启运。共享联盟·瑞安 孙凛 摄

2024年底,蔡建林又和其他温商完成了一次新跨国通道的构建——温州至欧洲TIR国际跨境公路运输暨丝路卡航。

货运园区的模拟路线沙盘,直观地显示它们将行驶9400公里,通过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后直达欧洲,预计历时约8至12天。窗外的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着温州制造产品的大卡车不断驶进驶出。

这是700多年前的周达观难以想象的。

友好交流未来在青年

翻看《真腊风土记》,周达观的笔下既有异国山川物产的描绘,也有两国来往的叙述。他以相互尊重的立场观察和记载,堪称文化交流的典范。

友好交流,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历史告诉我们,交流是一场“接力赛”,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一起驶向人类命运与共的星辰大海。

2023年,温州肯恩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朱凯新踏上前往美国交流的旅程。他在行李箱里塞满了中国“土特产”:大白兔奶糖、熊猫玩偶等。这些充满中国元素的物件,成为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的纽带。“很多外国同学都对中国文化感到好奇,想来中国看看。至今,我们依然保持着友好联系。”朱凯新说。

温州肯恩大学校园一角。温州肯恩大学供图

温州肯恩大学,这所正式建校仅11年的年轻高校,是浙江省和美国新泽西州友好省州合作的“桥”。从筹建之初,就受到习近平同志的高度关注。

2006年5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关心推动下,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正式签约,决定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2014年,温州肯恩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在西雅图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时专门提到这所大学“运转良好”。

美国肯恩大学前任校长法拉希博士记得,习近平到访美国肯恩大学时和自己“深入交谈了数小时”:“正是习主席的远见,为我们这番事业打开了局面。”

“我们把中国学生‘送出去’感受美国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也把美国学生‘引进来’体验中国文化。”温州肯恩大学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北铰说,自设校以来,已有累计超1900人次的中美学生互换交流,成为中美民间友好往来的重要渠道。

2024年6月6日,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表示:“希望两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培养既了解中国也熟知美国的青年使者,为促进中美友好搭建更多桥梁。”

这让拉蒙·雷波列特感到惊喜:“在温州肯恩大学,我们培养的正是尊重和欣赏对方文化的未来青年。”

4月,漫步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只见开放空间内,同学们用中英双语流畅交谈;文化市集上,美国交流生在体验各类中国非遗;篮球馆、足球场、泳池里,中美青年互相结伴、组队比拼。朱凯新也收到了多所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将从肯恩出发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现场。温州肯恩大学供图

十多年来,温州肯恩大学迎来一批批新生,文明交流始终传承接续,弦歌不辍。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的6个年头里,给对外交流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到中央工作后,他也常常在对外交流中,讲到浙江的故事——他讲过在遂昌创作《牡丹亭》的汤显祖和同一时期的莎士比亚,两位东西方文坛巨匠交相辉映;讲过在义乌开餐厅的约旦青年穆罕奈德·沙拉比;讲过二战时期舟山和衢州的老百姓,分别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里斯本丸”号上的英军战俘和美国杜立特航空队官兵。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打动无数人心,联通浙江、中国和世界。

这些年来,浙江的对外交流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全面开花。

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下,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依托高能级“对话框”和世界级“朋友圈”,营造起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杭州亚运会,精彩呈现了“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美景;已举办两届的“良渚论坛”,让海内外文化艺术家共同携手,助力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生机盎然……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天,周达观曾经走过的航线更加繁忙。中国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今年秋天,一座纪念周达观的博物馆将于柬埔寨启幕,一场沿着周达观航线的帆船比赛正在筹备从温州出发。不同文明跨越山海的相遇,从来不会是惊鸿一现,而是不断续写的美丽诗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