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帕金森病管理 更好地守护患者尊严

2025-04-09 15:43:00 实时讯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陈小峰 石荣)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影响着我国数百万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4月7日至10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匡卫平团队举办“AI帕金森病综合诊断评估”公益活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更精准、高效的诊疗体验。

4月8日上午,来自邵阳的许先生,患帕金森病5年,在陈小峰主任医师和助手的指导下,按照AI智能设备的指令进行各种动作。AI评估设备的显示屏上,他的每个动作转化成一条条可分析的数据,并经过内置人工智能大模型给出了评分。不到20分钟,许先生的一份包括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详细的电子评估报告就生成了。

匡卫平主任医师参考评估报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很快为其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患者目前药物效果及维持时间尚可,各项运动指标控制满意,但服药剂量和方法上需要做优化,暂时可不行DBS手术;患者主观感觉恶化,主要是非运动症状的加重,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需要药物干预。因此,匡卫平除了给予患者调整药物外,还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这次体验了帕金森病的AI评估,感觉太科学、太神奇了。”就诊结束时,许先生惊讶不已,经过AI评估和医生分析后的方案调整很让他们信服,“这一趟真没有白来!”

匡卫平介绍,震颤、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不仅困扰着帕金森患者,也让传统诊断方式面临挑战——依赖医生经验、评估主观性强、耗时费力。而AI技术的介入,让评估走向了“数据化”和“标准化”。运用AI技术,帕金森病不仅被看到,还能被数字化分析,更能借助权威的指南、科研以及顶级专家团队的诊断思路进行综合评估。

AI评估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记录患者的面部表情、手部震颤幅度、四肢协调性、躯干平衡能力、步态特征等多项指标。例如:面部表情分析:AI可捕捉面部肌肉的微小震颤或僵硬程度,量化“面具脸”症状;手部动作追踪:通过三维动作捕捉技术,精确测量手部静止性震颤的频率和幅度;步态与平衡评估:患者行走时,AI系统会分析步幅、步速、身体摆动幅度等参数,判断跌倒风险。

完成检测后,AI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份包含“运动功能评分”“症状趋势分析”“疾病阶段评估”等模块的详细报告。报告不仅呈现当前状态,还能通过历史数据对比,预测病情发展,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匡卫平表示,在此次帕金森日活动中,患者完成评估后,还可通过绿色通道获得医院专家的深度解读,对于复杂病例,医院将启动MDT多学科会诊,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专家共同讨论,从药物调整、手术建议到康复计划,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尽管AI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应用仍存在边界,匡卫平介绍,目前AI还不能完全替代医生实际诊疗。AI擅长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但情感支持、医患沟通仍需人类医生主导,尤其精神、心理方面的评估还有很大的局限。另外,AI还只能“看图说话”,但是每个人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出类似的外在特征,这都需要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匡卫平表示,AI只是一个工具,只有恰当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患者千万不能根据AI的判断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帕金森病患者常因动作迟缓、表情僵硬被误解为“冷漠”或“笨拙”,然而僵化的身体里,跳动着比常人更渴望尊严的心。科技的温度,在于守护尊严。当科技与人文交汇,帕金森病管理的未来,必将更加温暖、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