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景点介绍 风光美如画
2025-01-14 09:45:16 旅游景点
大明湖颂(原创)
趵突泉水波滔涌,
大明湖上荡歌声。
岸边美景映湖中,
撑船摇桨湖中行。
观泉戏水听鸟鸣,
湖中荷花渐凋零。
碧绿垂柳迎寒霜,
好客山东把客迎。
大明湖风景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由济南众多泉水,如珍珠泉、濯缨泉等汇流而成的,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风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多雨。
大明湖湖面积约0.5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达4米。1955年,大明湖被建成公园,2007年进行扩建。公园面积约1.03平方千米,湖面约占53%。湖中约有26000平方米荷池,两岸环绕800余株垂柳。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北魏就有记载,后历经多朝多次修建,并在唐代起就扬名四海。大明湖湖畔有北极庙、铁公祠、南丰祠、历下亭和超然楼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和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大明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大明湖风景区被中国世界记录协会誉为中国第一泉水湖。2013年,包含大明湖风景区在内的天下第一泉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大明湖风景区因湖内多生荷莲,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水陂”;宋初,久雨成灾,湖弥漫无际,曾称“四望湖",又因地处府署以西,称西湖。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因该湖汇集趵突泉、天镜泉、东、西密脂泉之水,加之湖底更多涌泉,水明如镜,将这片水域命名为“大明湖”。
大明湖风景区坐落于济南市,济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多雨。
大明湖水源来自城区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泉群,经护城河注入大明湖,然后由北水门泄出,流入小清河,东注渤海。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平均水位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大明湖湖底由不透明的火成岩构成,湖面有历下亭、汇泉堂等大小岛屿六处。2007年,大明湖进行扩建,湖面面积由0.46平方千米扩大到0.57平方千米。平槽蓄水量90余万立方米,一般调蓄量为32万立方米。湖北岸设有泄水闸两处(铁公祠东、汇波桥下)控制泄水于北护城河,以调节湖水位。
大明湖风景区有荷花、睡莲、香蒲、芦苇、黄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其中,在湖东、南、西三岸浅水区保留了近20处、六万余平方米荷田,主要种植明湖红莲、明湖白莲、明湖重台莲、明湖碧莲。大明湖还种植了10多个品种的水生观赏花卉,如睡莲、香蒲、芦苇、黄花鸢尾、再力花、梭鱼草等
每年动物迁徙时节,大明湖还会吸引许多野生鸟类,如伯劳鸟、戴胜、北红尾鸲、黄尾鹣等鸟类。
大明湖风景区历史悠久,最早记录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济水》中,文章中提到,“其(深)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即趵突泉北面就是大明湖,在今天的五龙潭附近。现在的大明湖风景区则应为《水经注》中所云“历水陂”。
济南自古北部低洼,因泺水、历水与众多泉水的原因,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湖泊沼泽。西晋以前,大明湖范围很大,西至大明寺,南到濯缨湖,北通鹊山湖。西晋永嘉年间,因扩建济南城墙,西北角城墙截断泉水渲泄途径,逐渐形成今日大明湖的规模。
北宋熙宁年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大明湖修堤建桥筑亭,建成环湖风景带,并修建北水门、曾堤等,使其可调节城内湖水水位高低,奠定了今日大明湖的格局。
宋以前,大明湖包括今五龙潭一带,甚至和鹊山湖相连,南宋初期,伪齐刘豫开挖了小清河,直接导泺水入海,鹊山湖逐渐干涸,只剩下今天的大明湖。北宋时,大明湖改为四望湖,历水陂改为西湖,筑白花堤将西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逐渐演变成大明湖。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此外,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代诗人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大明湖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当时湖面上有北渚亭、环波亭、北水香亭等亭榭,还有百花、鹊华、芙蓉等七座桥梁。金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大明湖周围有“历下、环波、鹊山、北诸、岚漪、水香、水西、凝波、狎鸥亭”等景胜和百花、芙蓉二桥。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览了大明湖后,称赞其“园林美丽、堪阅心目;山色湖光,迎接不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明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新砌了湖岸,挖浚了潮泥,沿岸栽培了大量的观赏树木,修葺了原有的建筑、增设了文娱休息场所,并于1955年辟为游览公园。
二0二三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