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意思 :“幼小衔接”是哪些方面的衔接?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4-01-20 14:37:58 幼小衔接

孩子即将入学了,家长也开始忙碌起来。为孩子提前准备着漂亮的书包、精美的学具;忙着送孩子参加几个补习班。平常总不忘叮咛几句:“宝贝,上学后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至于从幼儿园到小学要进行系统科学的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则毫无意识,家长如果是这样,就想简单了,孩子入学后也许就要出大麻烦,需要抓紧补上这一课。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只是一个自然的过渡,孩子到学校后通过教师的专业训练,很容易适应学校生活。所以,在孩子即将入学时,家长除了进行物质准备之外,再提前教一教有关知识,认为这样就完全能够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了。

然而,当孩子真正上一年级时,问题就接踵而来了。从进入校门开始,有的孩子就哭闹不止;有的勉强走进教室,坐不到十分钟又任性地满教室跑;听不懂老师的话;上课不会注意听讲,玩心重,学习起来丢三落四......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孩子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期缺少了一个教育环节,那就是“幼小衔接”。

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这个阶段是孩子面临的重大转折期,一旦处理不好或完全缺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这一时期的教育与训练,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因为孩子的习惯养成环境主要在家庭。所以,真正科学的幼小衔接与其说是在教育孩子,莫不如说爸爸、妈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做好传帮带,开始正式的衔接教育。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做些什么? 如何开启幼小衔接的密码呢?


家长要明确把握一个核心。即“社会适应”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心理保障,对孩子而言,学校是一个全新环境,需要孩子独立面对。学校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这里有规范与规则,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群体里,孩子需要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更需要自我发展与创新,如果孩子不适应这种人际环境,或者缺乏独立意识与能力,孩子入学就会很困难。所以,幼小衔接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而这种适应多是用家长自身的行为和语言“带”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主要作好孩子的思维转化、习惯养成和技能掌握这三个方面的衔接。让孩子由幼儿园中的生活方式转化为学校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技能。

在对孩子进行思维转化训练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幼儿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老师多采用赏识与陪伴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是以学习为主,老师多采用指导训练的教育方式,学习中虽然也存在游戏手段,但也只是课堂学习中的模拟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在习惯养成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养成教育主要的方式是家长的行为示范,习惯多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孩子自身在生活中感受出来的,模仿出来的,家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也就会有相应的良好习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在技能掌握指导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的主要技能包括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和交往技能。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技能的养成与家庭环境、语言环境和教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家庭,孩子的文字符号意识较一般家庭中的孩子形成得快,家长的语言表达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语行为。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幼小衔接训练呢?

从儿童意识发展角度,幼小衔接教育宜早不宜迟。训练的黄金期是在孩子的5~7岁之间,可以分为学前训练阶段和入学后训练阶段,以入学前训练为主,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

一般情况下,从幼儿园小班就要开始进行自主意识训练。儿童发展规律表明,2~5岁是儿童发展自主性阶段,在这一阶段,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自主意识训练指的是让孩子学会听与学会做,训练方式是家长的示范与指导,孩子做出相应的样式。同时,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做。 在此基础上,从幼儿园大班开始重点训练。重点训练是有规矩地训练,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为孩子在行为上实现目标而努力。家长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基本的学校生活规则,学会倾听他人讲话,掌握自主生活的基本技能。这一时期是促进孩子向往学校生活的关键期,家长需要掌握好训练的尺度,不能急迫,也不能放松。急迫会造成孩子对学校生活的恐惧,放松训练会造成孩子学校生活的随意性。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生活的规范性,也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同时,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也是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有侧重地进行训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孩子在学校适应、习惯养成和技能掌握某一方面存在缺失情况下的侧重训练。二是针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行为能力、思维能力的侧重训练。

总之,幼小衔接核心是心理适应性的衔接,近而发展为思维、习惯和技能的衔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长的行为成为孩子的示范,这也就是“身教”。


温馨提示:

幼小衔接时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家长自身的言行,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