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
2024-01-24 13:36:49 幼小衔接
幼升小,大概算得上是小朋友自“离开爸爸妈妈去上幼儿园”之后的又一大坎。
临近暑假,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有关“幼小衔接”的问题:幼小衔接到底是要衔接什么?我们该怎么帮助小朋友顺利地过渡?怎么让小朋友更好地适应小学开学后的生活?这些全都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幼小衔接的误区:我们到底是要衔接什么?
一个比较常见的误解是:幼小衔接=提前掌握小学知识。
因此,有些家长会在幼升小的暑假给小朋友报各种语数外补习班。
但如此辛劳了一个假期,我们常常会发现小朋友并没有适应得更好,还出现了更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老师教的知识都会了,所以上课不再认真听讲,反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或者,小朋友觉得总是学一样的知识很没意思,反而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反倒是得不偿失。
也有的家长虽然明白学习知识本身并不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根本,但怎么才能帮助小朋友养成好习惯?如果让小朋友反复地练习“学习”这件事,是不是就能学会“学习”了呢?
其实不然,反复做错误的练习,也只会强化错误的结果。
实际上,幼小衔接真正要衔接的不是学习本身,或者说不只是学习,而是变化。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小朋友顺利地适应幼升小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身心发展带来的变化。
我们该如何帮助小朋友适应幼升小的变化?
幼升小最显然易见变化就是环境上的改变。幼儿园的环境是针对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设计的,教室的设置相对自由、开放;而小学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有了固定的课桌椅,这对小朋友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天性好动、以及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小朋友来说,这样的环境着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幼小衔接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帮助小朋友从行为上适应小学的要求,同时提高小朋友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
其次,小朋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的发展重点是语言能力和动作能力,听、说、动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游戏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到了小学阶段,小朋友的发展目标转变为更有目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读、写逐渐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对多信息的整合加工能力,以及信息加工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朋友需要在关键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执行功能、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应对小学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但幼升小带来的变化不只是外部的,因此单纯地改变环境,或是反复地做认知训练并不是最佳途径。在这个阶段,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的内部心理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时刻需要我们照顾的幼儿,而是慢慢成长为拥有自主意识的、独立的个体。
这意味着小朋友不再无条件地言听计从、不再甘心听从爸爸妈妈的一切要求,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开始反抗和拒绝家长的一些指令,开始希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会对世界上各种新鲜有趣的东西、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会更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创造联系。
但课堂学习有时是重复且枯燥的,如果小朋友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同样很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中、在课堂里、在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中为小朋友创造机会,用有技巧的引导和沟通方式帮助小朋友积累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能面对挑战”,“我能解决困难”,让小朋友更有信心,对学习充满美好的期待和动力,这也是他们在进入小学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准备。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环境+课程+老师,三个元素缺一不可。而且每个小朋友都是特别的、独立的个体,各有相似却也各有不同,个性化的、最符合小朋友当下需求的辅导方式才是最适合T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