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父母护理假沦为“纸面福利”

2025-04-01 17:51:00 实时讯息

□张国栋

近年来,多地探索父母护理假。记者采访发现,作为一项新的假期制度,父母护理假目前多由地方在相关规定中加以体现,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同时,由于假期成本分担机制不足,面临“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等情况。专家认为,进一步发挥家庭代际支持的作用,是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重要保证,父母护理假的探索为更多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新的选择。(3月31日《工人日报》)

当前不少职工都面临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父母护理假彰显了对员工家庭责任的尊重与关怀。当父母生病或年迈需要照顾时,护理假能让他们安心陪伴在侧,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企业推行父母护理假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家庭幸福。

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父母护理假的实施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人力成本与工作效率是关键因素,父母护理假的推行会导致短期内岗位空缺、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更主要的,父母护理假往往不具有强制性,且现行政策多采用“鼓励”“支持”等倡导性表述,不少用人单位并不会主动去为劳动者放假,因而“看上去很美”的父母护理假,很可能就会沦为“纸面福利”。

如何破解父母护理假刚性不足等问题?首先,可结合各地的实施情况,出台全国性的职工父母护理假条例或实施办法,将父母护理假上升为劳动者的法定假期,从而为劳动者请假提供依据,并在立法层面对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予以明确规定,且确保可操作性,推动父母护理假的落实。

其次,降低用人单位的“放假成本”,可从税收减免、给予补贴等方面入手,减轻或消除企业因执行相关假期规定而造成的影响。对积极落实护理假制度的企业,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还可授予相关荣誉称号,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

此外,还可以考虑逐步推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事业和父母护理假的协同发展,发挥社区和邻里护理照料的补充作用,探索建立“家庭-社区-企业-社会-政府”的护理支持网络,推动实现职工家庭幸福、企业稳健成长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多赢局面。

需要补充的是,就价值层面来看,父母护理假所要满足的,绝不应该只是“老人生病有人照顾”这一功能性目的,而是“父母生病子女要多陪伴”这一亲情伦理和情感实现需求。父母有人陪,和子女要陪父母,这是两个概念。由是观之,父母护理假其实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说降低适用门槛、推进“假期在夫妻间灵活分配”等,都是可以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