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成都|中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完成人,专注“成都造”异种器官移植
2025-02-20 00:24:00 实时讯息
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为解决这一困境,医学界将目光转向了动物,使得异种器官移植成为了国际医学界的科研重点之一。
今年1月,我国异种移植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专家团队成功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原位植入到脑死亡患者体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对人体肝脏的完全替代。用于此次手术的基因编辑器官供体猪,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奥格”)创始人潘登科领衔的团队提供。
潘登科是中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培育基因编辑猪,不仅要养好它,还要与医院进行合作,长期攻关。”在解决移植器官短缺方面,潘登科有着他的远大抱负。

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登科
逐梦20多年,开创多项国内第一
走进中科奥格,宣传栏上展示着公司所获成绩:建成中国最大的临床试验级医用供体猪产业基地;完成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猪红细胞到脑死亡人体的体内临床研究,获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报道;2024年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中国第一篇异种器官移植人体研究论文……而作为中科奥格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潘登科是这些成绩的主要贡献者。
“中科奥格”蕴含着潘登科的长远梦想。他告诉记者,“中科”代表中国的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奥格”是英文“organ”的谐音,寓意着器官,“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深度研发和培育,为各大医院、科研机构等提供移植供体。”

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而梦想的开始,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2002年,全球掀起克隆动物研究热潮,著名的科普月刊——美国《发现》杂志认为,2002年是“克隆年”。这一年,潘登科正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动物遗传与繁殖学博士学位,全身心投入到克隆猪的研究工作中。
潘登科介绍,猪器官和人器官在体积、组织结构上较为相似,这为猪至人的异种器官移植提供了可能。但直接将普通猪器官移植至人体内,会出现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疾病跨物种感染等问题,因此供体猪都必须经过特定的基因编辑改造,这就需要通过体细胞克隆猪来完成。
2005年,潘登科团队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正式拉开了培育基因编辑器官供体猪的序幕。2010年,潘登科再次攻破难题,掌握了基因敲除技术,培育出中国首例敲除α-gal抗原的GTKO猪,为解决猪器官移植到人体的超急性排斥反应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2012年,他和团队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克隆了大批不同血缘的GTKO猪,为建立繁育种群奠定了基础。

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技术日渐成熟,来蓉创业壮大
有了供体猪,下一步就需要与医院、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2013年5月,潘登科携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移植到试验猴身上,并且成功存活了14天。“这在当时创下了国际上最长的存活时间纪录,进一步验证了可行性。”潘登科表示,正是这次合作,让他坚定了攻克异种器官移植难题的决心。
当时,国家对异种器官移植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潘登科抓住机遇,拿到了一个国家科研项目来推动相关研究。随后几年,科研重点主要围绕如何解决异种移植带来的各式排斥反应而展开,“排斥反应有急性、慢性等不同类别,因此需要对供体猪进行的基因改造方式也就不同。”潘登科说。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基因编辑技术日渐完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除了肝脏之外,猪的心脏、肾脏等器官也相继成功移植到试验猴身上,这让潘登科觉得时机已逐步成熟,有望尽快在临床上往人体推进。

“当时我还在北京的科研院所,要想把这件事真正做成,就需要成立公司,搭建生产体系,筹措更多资金和人才来深入推进。”于是在2018年,基于一直以来学术上的联系,四川省将潘登科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过来,担任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同年,潘登科在成都创立了中科奥格,并在北京科研团队的基础上不断招募新人才。
来到成都,让潘登科感到空间更加广阔。“成都,都成!”在他看来,成都的生活环境、人才储备、创业氛围等都非常好,公司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迅速发展壮大。除了在成都组建研发团队,中科奥格还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建成基因编辑猪繁育基地和“DPF”级临床医用供体猪繁育基地,今年上半年还将竣工运营“医用猪生物育种基地”,形成生物医用猪保种、繁育、研发应用、异种移植全产业链,在临床应用上又迈出关键一步。

DPF医用供体猪培育中心
致力打造异种器官移植研究高地
此后,潘登科团队不断拓展成果,与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提供肝脏和皮肤手术供体,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提供肝脏移植手术供体,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提供肾脏……这些基因编辑猪走向全国各地,为科研助力。
潘登科介绍,在中科奥格基因编辑猪繁育基地,目前遗传稳定的供体猪已有10余种,数量500余头,敲除3个主要抗原和转入人的免疫调节基因的供体“5基因编辑”或“6基因编辑”猪已在人体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成效,避免了超急性排斥和早期急性排斥等反应。

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克隆实验
在今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手术中,用于移植的是一头13月龄“6基因编辑”供体猪,去除了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敲除了猪对人的三种主要异种抗原:α-gal、Sda、Neu5Gc,转入了补体调节蛋白CD55、CD46和凝血调节蛋白TBM。手术历经供体猪肝切取、患者原肝切除、新肝植入、动静脉重建、止血关腹等多个阶段,最终获得成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平稳运行了11天。
“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人在等待合适的器官进行移植,我们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潘登科表示,目前全球总共完成了20多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中科奥格参与了7例,占比约1/3,行业领先地位明显。未来,中科奥格将继续深耕,致力于将四川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高地。
在潘登科看来,当前异种器官移植正逐步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预计未来两到三年会取得很大的进展。不过,要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应用,估计还需要至少5年到8年的时间。“这是一个长期创新的过程,需要持续和专注。”他表示,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有可能在异种器官移植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于曼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