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旅游必去景点介绍
2024-01-05 11:36:02 旅游景点
经山古名彭山,相传晋代有高僧讲经于此,故又名“经山”。
经山还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祖茔之山,山周边环列着齐高帝泰安陵、齐宣帝永安陵、齐景帝修安陵等多座帝王陵墓。
经山附近有菩提井、晋代银杏、方竹林、衲衣石、仙人石、金牛洞、牛鼻泉和讲经台等八大景观,被称为“崇教寺八景”,俗称“经山八景”。
由于年代久远和种种原因,如今“经山八景”已所剩无几。
只有金牛洞、仙人石等几个自然景观尚存。
经山寺
非实景拍摄
经山寺因晋代宝誌和尚在此讲经而得名。
据《丹阳县志》载,该寺“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由佛陀尊者创立,唐时重建,宋治本二年赐额崇教”,至今约有1600余年历史。
明代永乐年间,经山寺重修,有寺舍数百楹;清末时,仅留存寺舍偏房数间。
经山寺鼎盛时期规模很大,当地人流传,方丈要关闭前后院门,需要骑马方能完成。
而因其悠久的历史,故当地一直流传着“先有丹阳经山寺,后有镇江金山寺”的说法。
解放前夕,经山寺有庙舍15间、水井7口、放生池1个,有菩提井(琵琶井)、纳衣石、讲经台、金牛洞等众多古迹。
20世纪60年代,丹阳县曾在经山寺设立耕牛配种站。
1986年,因土地被征用,经山寺被拆除。
菩提井
菩提井井圈
相传,经山寺(崇教寺)创建后,寺内外遍植菩提树,常有灵鸟飞来。
因佛祖释迦摩尼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人们认为经山上的菩提树是圣树。
当地人有“见树如见佛”之说,所以当时到经山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
为方便朝拜者,寺僧便在崇教寺的天井内,开凿了一口井。
井水清冽,深达数丈,因井在菩提树旁,人们称此井为“菩提井”。
2018年,有文史爱好者王铁牛在调查丹阳全域旅游资源时,在经山山麓下一陈姓居民家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菩提井井栏。
该井栏是青质砂石质地,圆形,高32厘米,外径65厘米,内径28厘米。
井栏饱经沧桑,内壁有两条浅浅的绳纹印。井栏下部雕刻有16瓣莲花纹饰,精美异常。
据保管菩提井井栏的陈先生介绍,井栏是其父亲在镇江谏壁电厂征用经山南麓为粉煤灰库时,从经山寺废墟上发现并拿回家保存的。
其父亲小时候就看到此井栏在残垣断壁中,他在玩耍时也用石子抛在井中,且听到清脆悦耳的叮咚之声,犹如弹奏琵琶,所以村中老人又称此井为“琵琶井”。
据陈先生推测,新中国成立初期,菩提井尚在原址。
陈先生表示,其父亲生前嘱咐他妥善保管此井栏,今后如果恢复经山寺(崇教寺),可捐献出来,供大家观瞻,为宣传经山历史文化作贡献。
晋代银杏
非实景拍摄
丹阳自古有“经山银杏沈山桂”的民谚。
经山寺银杏相传为东晋咸康年间高僧宝志所植,银杏悬于寺前石壁上,巨大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绿伞支撑于古寺上空,遮天蔽日,夏日来此避暑,如入“绿荫藏古寺”之妙境。
明代李诩在其《戒庵老人漫笔·经山晋杏》曾有描述:“丹阳经山寺大银杏,相传晋物也,树围连抱七人,半枯中空,遗子所出小株,从中挺上,亦已盈斗矣。”
清康熙年间,银杏树自燃,枝叶化为灰烬,仅存陈根丈余,而后又发新枝,成为拂云古树,被称为“经山晋杏”,而被列为丹阳古八景之一。
有诗为证:“老树经山麓,拂云真足怜;已知前去世,未卜后来年。”
经山晋杏后毁于雷击。
方竹林
非实景拍摄
据回忆,当年经山的方竹林规模并不大,只有亩许。
方竹林奇特之处在于,竹体基本为方形,与普通绿竹的圆形差异迥然,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因此被列入“经山八景”之一,成为古时文人雅士游玩之地。
因镇江谏壁电厂征用经山南麓为粉煤灰库,致使环境恶化,方竹林因此消失。
仙人石
非实景拍摄
仙人石相传为宝誌和尚睡过的一块青石,上存人体痕迹。
游玩者不管性别、年龄、体型大小,睡卧在青石之中正好一身,严丝合缝。
衲衣石
非实景拍摄
经山有一种本地特产的石头,大体有桌子大小。
石头天然呈现五种颜色,少部分裸露于地上,大部分埋于地下。
五彩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被常州的收藏者用卡车运走,已无缘探寻和赏玩。
根据上述描述,推断为衲衣石。
(备注:百衲衣又称百家衣,旧时由僧人用多种布料缝制而成,衣服上颜色纷呈,故称百衲衣,以衲衣形容五彩,充满佛法智慧)
当地相传为宝誌和尚的百衲衣所化,体现老百姓对宝誌和尚为民除害的感恩和怀念。
金牛洞传说
金牛洞
传说东晋末年,金山上出现一头金黄色的牛,世人皆以"金牛"称之,所栖身之处被称为"金牛洞"。
金牛凶猛异常,昼伏夜出,糟蹋农作物,为祸一方,当地农户成群结队前往捕捉,均惨败而归。
因为弓箭不能伤其皮,枪弹不能伤其毛,被当地视作怪物,老百姓只能眼睁睁看它为害乡里。
正巧高僧宝誌和尚云游至此,听说金牛作恶,决定为民除害。
他以无上佛法将金牛降伏,锁于山洞中,每天以野草喂养。
有一天大雨,雷电交加,金牛挣脱羁绊冲出山洞,疾奔而逃。
金牛奔跑途中,被一位大力士挽住双角,意欲擒伏;结果被金牛挣脱,直角被挽成弯角。
它疾奔六十余里地,见到一条大河阻挡,后有和尚追赶,当下就地一滚,陷入地下数丈,不见了踪影。
金牛打滚的地方形成了池塘,因为在曲阿(古丹阳名)境内,后人取名"曲阿奔牛塘"(今常州武进奔牛镇和奔牛埝)。
宝誌和尚没有擒获金牛,悻悻然回到金山,建"经山院"(经山寺)讲经颂佛,周围数十里乡民都来经山院听和尚讲法。
牛鼻泉
两汪牛鼻泉
金牛洞顶有两处泉眼,常年有泉水涌出,因形似牛鼻,被称为"牛鼻泉"。
后因金牛洞塌陷,泉眼消失。
丹阳已故历史爱好者陆纪明老师曾创作一首《经山行》。在此权作结尾。
《经山行》· 陆纪明
金牛奔走秦驰道,银杏曾窥天雨花,
宝志僧留衲衣石,无边苦海今有涯。
水晶山上听龙吟,半是风声半水声,
一线长江山外绕,洞天吞吐十分春!
山中水流几重湾,明镜照人是碧潭,
红蓼花开迷紫蝶,白鹭飞起又飞还。
农家乐事贵自然,淡饭粗茶衣不鲜,
晓日炊烟辉映处,依人黄犬竹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