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景点简介及 旅游攻略

2025-02-18 00:12:08 旅游景点


都江堰是世界最古老的并且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主要由 :鱼嘴、飞沙堰、宝宝瓶口 三大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解决了排洪、排沙两大难题。


鱼嘴分水堤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弯道环流的江心,岷江水到了这里被分水堤分成内江和外江。西边是外江。东边叫内江,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只有内江水才能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

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在秋冬季枯水期水位较低,保证了约6成水流向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生产生活用水。

而当春夏季洪水来临,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这样保证了进入成都平原水量的稳定。

内江渠首选择在岷江湾道凹岸开凿起到排沙作用。

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又称弯道环流水沙分流原理。

简单来说,水流在弯道段内作曲线运动,因离心力作用使表层水流向凹岸,水速较快水面雍高。

底层水流向凸岸,水速缓慢水面降低。在重力的作用下,底流中的泥沙便淤积在凸岸。

都江堰内江渠首设立在泯江湾道凹岸,使沙随河流底层水流 流向弯道凸岸,泥沙淤积在河流弯道凸岸,达到渠首防沙。

飞沙堰

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水从鱼嘴分水堤进入内江经过弯道排沙后,已经没有那么沙石了但依然带有部分泥沙,这时飞沙堰就发挥作用了。

飞沙堰是内江外则的一道低矮堰坝,内江水以巨大的冲击力流到宝瓶口。受狭窄的瓶口制约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在飞沙堰处形成漩涡。水中大量的沙石被甩出飞沙堰,达到二次排沙。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风栖窝沉淀,每年由河工淘出,这样就有效的防止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溃堤。

宝瓶口

宝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开凿的一个口子,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李冰治水时花了八年时间把石壁凿开,形成了如今千年不变的高度。

宝瓶口起到的作用就是约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时大量的水被狭窄的宝瓶口阻拦,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就会从飞沙堰排出,达到二次排洪

所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洪涝的发生,还可以满足生活灌溉用水的需要。达到了“水旱从人”的目的。它是古人自慧的结晶,顺应自然规律。至今生生不息,堪称世界水利文化的奇迹。

二王庙

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没啥看头。

伏龙观。

位于离堆公园内,就是宝瓶口开凿分隔开的那一块石堆上的阁楼。没印象了,所有景区都一样。

安澜索桥

又名“夫妻桥”是钢索桥。这桥有点意思,在桥上行走会产生一种错觉。感觉桥在移动或晃动有晕船的状态。

都江堰除了看传说的水利工程外就是走走安澜索桥,之后就没什么了,真的没有了。票价50还是90来的,太贵了。感觉挺不划算的。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