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行是什么意思(明清时期牙行又产生了什么变革)
2024-10-16 11:46:32 家电
导语
我们在买卖二手房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公司为我们跑前跑后;我们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时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为我们提供优秀的职位;我们在购买廉价物品时有专门的二手市场为我们提供便利,而这些机构或者个人也被我们称之为中介公司,他们作为沟通买卖双方的中间人,为现今生活中的贸易交流与沟通提供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中介是现今社会的产物,在明清时期这类人是被称之为牙人(经纪),他们所在的机构也就是牙行,这个牙行可不是现在我们看牙齿的地方哦,它是沟通买卖双方的中间机构,在各行各业的贸易交流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在明朝时期的牙行不但可以代替雇主买卖货物,还会作为买卖方的见证人,另外有些势力大的牙行会选择与客栈合作,成立新的机构歇脚牙行。他们表面上只是为商旅提供食宿,但经过他们的把控,市场的调性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此时期的牙行不单单依赖于为顾客交换货物挣钱,更多的是依赖于来往的商旅。
不过有牙行们的存在也确实确保社会安定、让来往商旅居有定所,维持市场价格的平稳,所以从牙行的业务范围我们也看到明清时期统治政权对这一机构的发展范围控制越来越薄弱。
牙行的发展史
古人思想中的中介最早有史料记载是在战国时期,当时被称之为大驵,在《吕氏春秋·尊师篇》记载:“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为文候师”。所以从这段历史文献也可证明早期就已经出现贸易买卖的中间商了。
而“牙人”名称的出现是从唐代开始,而早期的中间人之所以被称之为“驵”,是因为早期的中介主要是从事牲畜贸易,之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领域的牙人才逐渐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由原先的牲畜贸易,进而向其它行业发展,并且此时的牙人就已经有“贸易交换见证人”的身份。
汉代市场上的中间商人称“驵会” (或作“侩”)。汉至隋唐,中间商人获政府给予的垄断权,由此得“牙侩”之名。宋以后称为“牙行”,后来亦称“牙人”、“牙纪”、“牙子”、“牙商”、“牙郎”、“侩”。
所以经历过唐宋时期各方面贸易繁荣发展以后,这个行业的人员也就有了自己的机构“牙行”,但在元朝牙人虽然有了自己的专属组织“牙行”,可元朝自身属马背上起源的王朝,且统治期间多发战乱,所以在其统治期间对于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打击性,当然从另一方面也压制了牙行整个行业的进步,所以此时的牙行并没有经过贸易冲击有大的改革。直至明清时期,生活各方面稳定,商品贸易得到发展,并且此时还有官方的朝贡制度等,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制度基础,所以有贸易的地方就有牙行的发展与活动,所以这也是为何牙行可以在明清得到大的改革的原因。
明清时期牙行有何改革
官牙的出现
在明朝早期由于牙行的实力过于薄弱,所以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去管理这一机构,但随着明政权的建立,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治国理念重新登上政治舞台,此时的农业与商业都得到发展,而作为中间商的牙行自然开始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所以后期就出现了官牙与私牙。
万历《扬州府志》:“俗之经纪,皆官为给帖,凡鱼盐豆谷,觅车雇船骡马之类,非经纪关说则不得行”
对于私牙皆为普通人创立的没有官方背景的牙行,而官牙主要以皇店,官店,以及处理海关贸易的市舶司为主,这些官牙作为明政府明面上的机构,为贸易交流与资金流入国库提供了基础。但牙行在明朝初期是被禁止的,因为朱元璋觉得这种牙行制度在元代已经显露出过多弊端,如果实行只会弊大于利,但经过后期社会需求探索,发现牙行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后期的官牙出现也是明政权牙行制度改革的一种措施。
《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四年八月辛巳条:“商人货物至者……驵侩之徒,从而持其价,高低悉听断于彼,商人病之。上知其然,遂令工部,……为屋数十楹,名曰塌坊,商人至者,俾悉贮货其中,既纳税,从其自相贸易,驵侩无所与。”
官方允许下的牙行权力
牙行在明清最大的改变就是其披上了官方的外衣,它的存在为统治阶层提供了便利,而且从中间商的身份上升到管理层,开始进行相关税务的收取,而且有了对经济市场的监管权。
在明朝由于各种手工业及农业的发展,为后期的货物售卖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而且明政权下财政支出颇为为难,所以此时把牙行拉上官方立场,由其代收相关税收,并给其利益,这样既减少了中央建立新的税收机构的支出,又让牙行有利可得,为统治阶级做事的态度更卖力。
《大明会典》记载“令张家湾税课司,公同本司官将南方贩到酒务令牙人尽数开报收税,仍将收过数月赴御史主事稽考”
清朝作为中央集权的顶峰王朝,此时的权力基本由皇帝控制,而牙行作为贯穿各个行业的中间商,他们的存在为皇帝控制各个行业提供了便利,而且牙行对市场价格了如指掌,如果由他们去调控市场,控制贸易输出,那既解决了不用大量人员的投入,俸银的支出等问题,又能够更好的通过控制牙行进而控制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趋势。
而且清朝牙行不但有调控市场价格的官方权力,还可以帮助国家进行某些地区违禁物品的稽查,所以此时的牙行已经不单单作为中介为买卖双方商讨价格,确保货物质量,它更多的是有了官方赋予的权力与职责。但权力赋予的同时也有了另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政府为了确保牙行不会因利谋害售货人,规定在进行担保的时候实行连坐制,即如果发生某个牙行欺骗消费者,那为其担保的其它牙行就要赔付相关银两,这样通过互相制约的手段确保了牙行不会因权力增长而出现压迫客商的情况。
牙行为统治阶级办差却是一利一弊
明清时期牙行还有一项职责,即为官府购买相应的货物,因为牙行作为了解市场行情的人,能够挑选出优质货物供上层统治者消费,所以上层政权能够允许牙行有此权力也是为了减少人力与财力支出,尽最大可能获取好的货物,这一利也就更多的是倾向于官方。
但也正是因为是为官方采购,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弊端——牙行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在于牙行合作的过程中,官方会规定某些货物的购入价格,而牙行若想盈利,就需市场价格低于官方购入价,但清时期随着物价上涨,白银与铜钱兑换比例提升,这些早期稳定的利益链得到了损坏,所以如果官方仍旧按以往的价格购入对于牙行来说是巨亏。
“仁宪着伊等办送大白 ,蚁等领价,蒙批准领八分,从前丝贱, 尚且议银一两二分,尚在赔累,今丝价倍于前,发价八分,实难赔累”《清代巴县乾嘉道档案选编》
结语
牙行这一封建帝制社会的中间商,它的存在解决了货物堆积,来往商旅无处落脚、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而且牙行还通过自身对贸易的行情控制实现自己阶级地位的提升,后期发展出披着官方外衣的牙行。可以说牙行为以农产品、小商品为主的古社会带去了诸多益处,但在政权控制下某些不良政策的实施也过于打压牙行利益,不过从侧面也显示出此时封建帝制,中央集权的现状趋于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