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运动会(北京奥运载入史册铸辉煌)
2024-09-07 10:16:19 家电
【历史瞬间】
同一世界 同一梦想
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在那场盛大的开幕式上,“体操王子”李宁擎着火炬,在钢索牵引下飞向天空。他沿鸟巢边缘绕场一圈,身后呈现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途经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最终,他点燃了主火炬,将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那一夜,让很多人至今不能忘怀。
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终于成真。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北京奥运会会徽
无与伦比
载入史册铸辉煌
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16天时间里,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勇争先、为国争光,以51枚金牌的成绩首次获得了奥运金牌总数第一名,攀上了竞技体育成绩的巅峰。
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借助奥运会这个大舞台,北京将一个繁荣、和谐、自信的中国形象推向了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成就变化。
按时竣工的场馆、设施,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北京奥运会期间,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在各自领域里无私地奉献着力量,给世界留下了“最美的微笑”……
当8月24日晚,人们再次聚会于“鸟巢”,参加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闭幕式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给予了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的至高评价。
究竟是什么让罗格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对此,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给出了答案。
数百页承诺全部兑现
2001年1月,当时的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申办报告》。《报告》希望国际奥委会委员相信,北京有条件、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申办成功当天,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签订了《举办城市合同》,其中列举了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各种要求。
《申办报告》长达600页,突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心含义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参与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诚愿望;北京为申办奥运会所倾注的热情和决心;北京未来建设的规划和满足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和能力。并保证在获得举办权后严格按照《奥林匹克宪章》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规定和要求,不折不扣地予以实施。
《报告》和《合同》被外界简称为“承诺”。它是北京的承诺,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这既是国际社会的希望,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也是一个城市和国家自信、诚信和实力的体现。
此后7年间,北京逐项、逐条兑现承诺。交通、住宿、环保、场馆、市场开发、医疗卫生、媒体服务、残疾人设施、知识产权保护、奥运村、火炬登珠峰等全部兑现,展现了中国决心、中国信心和中国速度。“‘无与伦比’是多方面要素促成的结果。”于再清说,“2008年奥运会,我们在主要问题上都严格遵守《举办城市合同》。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达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可以说,合作非常愉快,大家一起举办,一起成功,这是双赢。”
“中国速度”奉献“中国经验”
在北京的承诺中,场馆建设进度格外引人关注。因为此前,蒙特利尔奥运会、雅典奥运会都曾出现过体育场馆不能按时竣工的现象。但中国,北京,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2005年,北京奥运会各场馆建设全面开工;2006年7月,丰台体育中心率先竣工,成为首个竣工的北京奥运会场馆;到2007年底,已有30多个北京奥运会场馆落成并通过验收,并开始通过“好运北京”测试赛进行检验。
“中国速度”也让世人相信,对于困扰之前各届奥运会组委会的场馆赛后利用问题,北京奥运会的承诺也一定能够兑现。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赛后利用给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这两大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多年来不仅实现了营亏平衡,而且通过改造还将继续服务北京冬奥会。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遗产。”于再清说。于再清介绍,首都体育馆2008年是排球比赛馆,2022年冬季奥运会上将是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场馆;五棵松篮球馆将是女子冰球比赛的场馆;国家体育馆在北京奥运会时是手球馆,明年它将举办冬奥会的男子冰球比赛;“水立方”则变成了“冰立方”,举办冬奥会冰壶比赛。“我们把夏季奥运会的遗产嫁接在冬季奥运会上,这样少盖了很多场馆,体现了奥运遗产的赛后利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国际奥委会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是“文明”更是“文化”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的盛会,也是东道主的文化博览会。在奥运筹办中,北京力争通过奥运舞台,向世人展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展示北京与现代化并存的古都风貌,展示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和开阔的胸襟。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最大的开放性活动,它是一个大舞台。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向全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展示我们办奥的理念,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于再清说,“其中人文不仅是civilization(文明),我们更加强调culture(文化),因为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和那么多运动员、外国媒体接触。比如我们有500多所奥林匹克示范校,许多代表团当时都去对口的示范校进行交流,这就是文化的相互交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只是短短一瞬,在百余年奥运史上也仅仅是一个章节,但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眼里,筹备并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历程,定格了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一步,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国力强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时代特征,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在践行国际承诺、承担国际义务中显示的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点燃后,焰火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形成五环图案。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体育事业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从国家层面重新思考定位了体育的社会价值。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这标志着中国从体育大国开始向体育强国迈进。北京这座举办了奥运会的城市,又走在了前面。
2016年至2019年,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北京市全民健身体育节、北京市体育大会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共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9.23万余项次,累计参与活动人数4427万余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活动在街乡镇社区行政村举办,贴近群众,下沉基层。
在运动场上肆意奔跑,在健身房里挥洒汗水,在公园内休闲锻炼……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市民注意到,身边的体育设施增多了,在“家门口”参与体育运动,慢慢成为生活习惯。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达5021.0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2平方米,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均实现100%全覆盖。
各项惠民举措,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与体育运动,享受健康生活。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50%。
从“大”到“强”,伴随中国体育方方面面的发展,体育逐渐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