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必考 ,助你高考路上斩荆棘!

2024-01-02 13:36:13 高考

哈喽大家好,语文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想要学好语文,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简单的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自然就有学习语文的优势,可是我们所学的是现代汉语,而高考中不免会考到文言文,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常常使考生犯了难。今天辣辣就来和大家说说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愿你高考路上可以披荆斩棘,取得成功。如果你正好需要,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是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指孙权”“柳敬亭者,杨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或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著名文士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古代官职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辟、举,荐、拜、选、除、授、赏

表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免、夺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擢、拔、迁、陟(zhì)

表降低官职的词有:谪、贬、放、左迁

表调动官职的词有:迁、徙、调、转、补、改、出

表兼代官职的词有:兼、领、行、署、权、判

天文历法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等状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2.纪年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就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转》“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黄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年号干支兼用法。

选官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到清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指孝顺父母、办事廉政的意思。

此外还有乡试、会试、殿试、及第等等。

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辣辣今天提到的只是漫漫文化长河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有识之士去学习,去传播。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你正好需要,如果我正好写到,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