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纵深突破:高考文学常识题

2023-12-28 13:35:46 高考

文学常识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这里精选了10道文学常识题,试试自己能否做满分吧。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是指具有楚地特色的乐调、方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B.《小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超。

D.郎:古代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官。


2.依据下列对联,依次判断所指的文学家正确的一项是( )

①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杜甫 陶渊明 鲁迅 李清照

B.屈原 李清照 郁达夫 辛弃疾

C.陆游 辛弃疾 韩愈 欧阳修

D.贾谊 文天祥 巴金 范仲淹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结构和考究字源的书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之一。

B.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站在北固亭上,你会想起迁都于此的吴王孙权,金戈铁马的寄奴刘裕,还有忧愤不已的辛弃疾。

C.“五陵年少”中“五陵”是指长安附近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因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后来指京城富家豪族子弟。

D.《登泰山记》载,姚鼐是在“戊申晦”这天看泰山日出,“戊申”表明了月份,“晦”表明是这个月农历最后一天。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一种论文文体,如《过秦论》。《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文,鲁迅评价其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B.“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写《伶官传》并作序,是为了让统治者以史为鉴,防微杜渐。

C.《屈原列传》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

D.“前四史”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罗贯中的《三国志》。其中既有断代史,又有通史。


5.下列对课内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桐城派,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姚鼐与方苞、纪昀并称“桐城三祖”。

C.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辽阳位于小辽水之北,衡阳位于衡山之南。

D.壬戌,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来纪年、纪月、纪日,“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为《礼记》的简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五经”,均为儒家典籍。

B.老子、庄子的思想常有独到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C.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的小说家海明威,他的早期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末一天为“晦”。

B.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D.文章的结尾句“桐城姚鼐记”,是姚鼐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8.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中的“城郭”泛指城市。

B.韩愈字退之,中唐诗人,因其祖籍,世称韩昌黎;因其官职,世称韩吏部;谥号为“文”,又称韩文公。

C.“元和十年”中的“元和”为唐宪宗年号。“年号”是光武帝首创的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C.古代六艺既指射、礼、书、乐、御、数六种技艺,也指《诗》《易》《乐》《春秋》《书》《礼》。“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前者。

D.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停顿为句。

参考答案:

1.C.“作者班超”错。《汉书》作者应是班固。

2.A

①“补阙拾遗”,杜甫曾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环佩”,杜甫《咏怀古迹》中有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清辉香雾”,杜甫《月夜》中有诗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由此可以知道,这副对联说的是杜甫。

②“质而绮,真且醇”指的是陶渊明诗歌的特点,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樽中酒”,陶渊明喜欢饮酒;“篱下诗”,出自陶渊明的诗歌“采菊东篱下”。由此可知,这幅对联说的是陶渊明。

③“中国小说史”是指鲁迅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空头文学家”,鲁迅《死》:“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由此可知,这幅对联说的是鲁迅。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是说的济南,而李清照的故乡就在那里;“漱玉集”,后人编辑整理李清照的词作后,为此取名《漱玉集》,换句话说,就是《漱玉集》里都是李清照的作品;“金石录”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将文集取名为《金石录》;最后一句则是对李清照的文采的评价,她的词作风格正是与李煜(李后主)的相似,同属于婉约风格。

3.B.“金戈铁马的寄奴刘裕”错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其中“寄奴”是刘裕的小名。

4.D.“罗贯中的《三国志》”错误,应为陈寿的《三国志》。

5.C

A.“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错误。“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的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一段。

B.“姚鼐与方苞、纪昀并称‘桐城三祖’”错。“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没有纪昀。

D.“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6.C.“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表述有误,应是“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以保证报道的客观性。

7.D.“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错。在文中,“桐城”指作者的籍贯,表明作者是桐城人。

8.A.“春秋时期”错,荀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

故选A。

9.C. “光武帝首创”错,年号为汉武帝首创。

10.B

A.“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理解错误,此类纪日法依序应是朔、望、既望。“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望”为农历每月的十五,“既望”则是农历十六。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后者,即《诗》《易》《乐》《春秋》《书》《礼》这六种经书。

D.“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停顿为句”说法错误,一句话后面的停顿应为句,一句话中间停顿应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