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养殖规范
2024-08-13 09:16:05 百科
杨冬冬 孙乐天 李裕(太原动物园 山西太原,030009)
摘要:现在地球有非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并且以各种形态生存着,不同种类野生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也都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食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但是这些年饲养者最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动物观赏、野生动物救助等目的,首先就需要针对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日常的家畜饲养相比较,野生动物对于饲养管理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难度也相应的比较大些。所以在落实好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就需要掌握相关的野生动物种类、分布、习性、食性、行为等常识,通过人工辅助的方式以创造适宜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主要从营养和饲养两个方面入手并且着重进行。
1 掌握营养及饲料知识
1.1野生动物营养需要
实际生产中需要通过借鉴家畜的饲养标准从而了解并且掌握野生动物在营养方面的相关需要。而且野生动物与饲养的家畜在营养与饲养方面存在不少的相似之处。实际生产中主要是以野生动物的代谢体重来计算出野生动物对于营养的实际需要。
1. 2 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
饲养者在实际生产中应该了解野生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作用以及缺乏症的相关知识。因为在饲养过程中不难发现家畜和野生动物对于营养的要求有些相同的要求,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野生动物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营养素所需的种类、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的表现都是在生产中很必要的,重点应该将关注点放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元素,尤其是水在维持野生动物生活机能方面所具备的重要作用,此外,也不能忽视一些相关营养素在野生动物的营养功能方面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质。
对于野生动物的营养需要,应该明确动物在采食、消化以及吸收功能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而绘制的生长曲线变动性,保证野生动物摄入的营养与消耗情况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保证饲料营养的吸收在野生动物繁育、生长、生产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效果,保证提供给野生动物的饲料多样并且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保证野生动物接受合理的营养制度,并且在饲料加工和卫生方面的工作加以相应的保障。
1. 3 掌握饲料学相关知识
实际生产中应该明确了解:野生动物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经过代谢和转化之后会产生相应的动物组织及其能量。不同品种的野生动物采食不同的饲料对于动物自身所产生的饲 料营养价值体现都是不一样的。目前供给野生动物的饲料种类非常多,实际供应时会有家畜 的饲料、人类的食品,此外还会加入一些自然物质,但是在生产中无论添加什么营养都应该对于饲料有明确的掌握,挑选合适的饲料给野生动物进行饲喂。
1. 4 野生动物日粮配合
实际生产中给野生动物配合日粮时应该基于动物对于食性的要求,机体的消化系统结构特点,日常所需的营养要求,还要结合实地所能提供的饲料条件,以及饲养者的饲养管理目标等因素,并且应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综合的审定之后加以确定,并且在日后的饲养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以修正,但是还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生长和生理的规律加以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更加满足并且适合野生动物的生长需要。生产中合理的日粮设计在日常的生产加 工和配制过程中都应该进行修改和调整,以满足野生动物对于营养和饲养的相关要求。所以在最初引进饲料设备工具时就应该保证正确安全地使用原则,并且始终遵循维修规范,以保证日后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安全、卫生操作,达到科学管理的生产标准,满足饲料配方设计可以足够满足日粮的相关设计要求。
2 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
2.1 饲养方案的制定
野生动物的饲养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应该由主管饲养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所掌握的饲养知识和工作经验加以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应该是针对饲养环境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相适宜的饲养管理要求。众所周知,野生动物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大多的饲养场都是为了追求高效益而饲养野生动物,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模式。目前可以饲养野生动物的种类是比较单一的,实际生产中都是采用圈舍饲养或者是半散放的方式进行饲养。
目前我国对于野生动物的观赏和保护性研究方面主要是在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和珍稀野生 动物的繁育场区所展开的。这样的状况就是很多种野生动物同时存在,但是由于品种性差异,所需要的管理条件也都不相同。所以在实际饲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定时、定量、安全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2. 2 饲养方案的执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规划将野生动物的饲养方案确定之后就不应该有太大的变动,要求专门的饲喂工作人员明确规定并且严格的执行,生产中保证方案的实施可以遵循规范化、制度化的原则。如果因为季节、气候、发情、应激等原因的存在而导致野生动物在采食量方面出现变化,就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整。实际生产中要争取做到及时发现饲养中存在的隐患,并且尽快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相应的饲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