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原理讲解

2024-10-07 08:31:02 百科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区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是利用地形坡度引用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在新疆的坎儿井全长有5400多公里,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要就是吐鲁番的坎儿井,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干旱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是时间有1273条,由于干旱地下水位的下降,还有一些坎儿井的年久失修,目前仅存700余条,现在坎儿井还是吐鲁番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关于坎儿井的来源,目前我们听到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西传之说,就是说我们现在用的坎儿井是现在伊朗地区传过来的,但是经过考证,发现伊朗地区的坎儿井并没有吐鲁番出现的早;第二种说法是从我们内地的黄土高原传入西域的,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人们的想象,因为目前没有发现黄土高原有坎儿井的遗迹;最后一种说法是当然人自己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总结创造的坎儿井,我觉得这个说法最靠谱。因为我看的资料显示,不论在新疆的其他地方或者国内外有坎儿井的地方,他们的出现都要晚于我们吐鲁番地区。通过考证吐鲁番盆地喀喇和卓周围被掩埋多年而解放后重新发现的10多条老坎儿的年代,推测吐鲁番盆地坎儿井至少也有2000年多年的历史。但在托克逊县西北的阔克嘉乡新发现的岩石画中刻出的明晰可见的坎儿井图案,把这一推测至少提前了2000年。据考证,这些岩画有4000-6000 年的历史。这些事实推翻了坎儿井文化2500年前从波斯人那里传到了吐鲁番的假说。


我们再从坎儿井的四个结构简单说一下坎儿井。竖井,是开挖暗渠时供定位、进入、出土和通风之用,并为整个工程完成后检查维修之用。暗渠,也称集水廊道或输水廊道。首部为集水段,在潜水位下开挖,引取地下潜流,一般为一个头,长50至100米。明渠,连接暗渠跟涝坝的普通渠道,一般的露天的。涝坝,又称蓄水池,用以调节灌溉水量,提升水的温度,缩短灌溉时间,减少输水损失。


说了这么多,那么坎儿井能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什么便利呢,其实带来的便利还真不少。坎儿井节约能源消耗,能自流灌溉;坎儿井能减少水量蒸发损失;避免风沙掩埋输水建筑物;坎儿井水量稳定水质好;坎儿井施工技术要求不高。


但是坎儿井的挖掘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当时的贵族或者地主才能有财力和物力挖的起坎儿井,所以这里的坎儿井基本上都是以人名命名的。篇幅的原因,坎儿井就先讲这么多,有兴趣的我们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交流。